【蔡鎤銘專欄】民粹狂潮轉身衝擊歐盟!從脫歐到「內部奪權」的危險轉變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歐洲民粹主義正經歷一場本質性的蜕變。過去高舉「脫離歐盟」大旗的極右翼政黨,如今紛紛調整戰略,轉而追求「在歐盟內部推動民族主義政策」。這種從體制外反抗到體制內革新的轉變,不僅重塑了歐洲政治生態,更對歐盟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這種轉變的根源在於民粹主義政黨對現實政治環境的務實評估。英國脫歐的艱難過程與經濟負面效應,使「脫歐」主張失去吸引力。調查顯示,如今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歐洲民眾支持脫離歐盟,與二十一世紀初期的氛圍形成鮮明對比。民粹政黨因此轉變策略,不再追求瓦解歐盟,而是試圖從內部改變這個超國家組織的運作方式。

戰略轉向:從反抗到參與

歐洲各國民粹政黨幾乎同步出現戰略調整。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的領導模式成為典型案例。她過去曾強烈批評歐盟,但上台後轉而採取務實合作態度,在歐盟框架內推動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政策。這種「內部變革」策略使她能同時維持國內民族主義支持基礎與國際場合的合法性。

同樣的轉變也出現在法國雷朋(Marine Le Pen)領導的國民聯盟和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等極右翼政黨。這些政黨逐漸放棄脫歐主張,轉而強調改革歐盟、收回國家主權的論述。他們不再要求解散歐盟機構,而是主張減少歐盟對成員國內政的干預,特別是在移民政策和主權事務上。

這種戰略轉變反映在歐洲議會的組成與運作上。民粹政黨在議會中組成黨團,試圖通過立法程序影響歐盟政策方向。他們不再單純地反對歐洲一體化,而是試圖將民族主義議題納入歐盟決策過程,形成一種「歐洲化」的民族主義政治。

政策領域的具體實踐

移民政策成為民粹政黨在歐盟內部推動民族主義議程的首要戰場。他們極力主張強化歐盟外部邊境管制,同時反對歐盟層面的移民配額制度。這種立場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影響了歐盟政策的走向,近年來歐盟確實加強了邊境管理與移民限制措施。

經濟政策方面,民粹政黨推動帶有保護主義色彩的議程,反對自由貿易協定,強調經濟主權與產業保護。他們批評歐盟的單一市場規則過於僵化,要求給予成員國更多政策空間以實施產業補貼和貿易保護措施。俄烏戰爭後能源價格飆升與通膨壓力,為這些主張提供了更有利的環境。

主權議題上,民粹政黨持續挑戰歐盟法律的優先性,強調成員國憲法與國家利益的重要性。波蘭與匈牙利政府與歐盟機構的法律衝突,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這種主權論述的實踐。雖然這些衝突最終可能以妥協告終,但過程本身已經強化了民族主義話語在歐盟政治中的影響力。

制度影響與民主挑戰

民粹政黨的策略轉變對歐盟制度運作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這使得歐盟決策過程更加複雜化,需要容納更多元的政治立場。另一方面,這也為民粹主義提供了更直接的政策影響渠道,可能從內部改變歐盟的發展方向。

歐洲議會選舉日益成為民粹政黨展示實力的舞台。隨著這些政黨在議會中席次增加,他們能夠更有效地阻撓或修改立法提案,特別是需要跨黨派共識的重大改革。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歐盟決策效率下降,進一步加劇歐洲一體化的困境。

民粹政黨的轉型也帶來民主規範的挑戰。這些政黨雖然參與民主程序,但其政治風格往往帶有威權主義色彩,強調強人領導與多數決專政,對少數群體權利與司法獨立構成潛在威脅。這種「不自由的民主」模式通過歐盟平台獲得更多合法性,可能從內部侵蝕歐盟的民主基礎。

歐盟的因應與未來展望

歐盟機構對民粹主義的轉變採取了混合策略。一方面,主流政黨試圖在政策上吸收部分民粹主義訴求,特別是在移民與安全領域,以減少極右翼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歐盟繼續通過法治機制約束民粹政府的過度行為,維護聯盟的基本價值觀。

歐盟面臨的核心難題在於如何平衡多元性與統一性。民粹政黨的興起反映了歐洲各國社會的深刻分歧,單純壓制或忽略這些聲音並非長久之計。歐盟需要發展更具包容性的治理模式,能夠容納不同的政治觀點,同時維護民主規範與歐洲一體化的核心成就。

未來歐盟的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流政黨與民粹力量之間的互動方式。如果主流政黨能夠有效回應民眾關切,解決經濟不平等與安全憂慮等問題,民粹主義的吸引力可能減弱。反之,如果主流政治繼續與民眾脫節,民粹政黨可能進一步擴大影響,從內部改變歐盟的本質。

歐洲民粹主義從拒絕歐盟到在內部實施政策的戰略轉變,標誌著歐洲政治進入新階段。這種轉變既反映了民粹政黨的實用主義計算,也顯示了歐盟制度的韌性與包容性。然而,這種「內部革新的民族主義」也帶來深刻挑戰,可能從內部改變歐盟的發展方向與價值基礎。

歐盟未來將持續面對如何整合不同政治觀點的難題。民粹主義的轉型不是暫時現象,而是歐洲政治結構性變遷的表現。只有通過深化民主對話、解決社會經濟不平等與文化認同危機,歐盟才能找到前進的道路,在多元與統一之間維持創造性平衡。這場發生在布魯塞爾走廊與各國首都的安靜革命,將決定歐洲未來數十年的命運。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