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月前川普與普丁會談愉快,再加上93之際,普丁也與習近平相談甚歡,但之後,普丁仍舊攻擊烏克蘭,毫無停火的跡象,連川普都稱失去耐性,而習近平也相對積極促和,此一國際格局確實值得關注。
首先,普丁政權的核心訴求,在於阻止烏克蘭全面倒向西方,尤其是加入北約。只要俄羅斯認為烏克蘭仍可能成為西方的軍事前哨,它就不會輕易退兵。由於俄羅斯歷史上多次遭受西方入侵,如拿破崙與納粹德國,因此莫斯科對「邊境安全」有強烈焦慮,即使付出代價,克里姆林宮仍想至少確保控制烏東頓巴斯地區與克里米亞,甚至建立緩衝區。
再者,在俄國國內的宣傳體系中,這場戰爭被塑造成「反對西方霸權」與「保護俄羅斯安全」的正義戰爭。若俄方主動停火和談,等於承認「特別軍事行動」未達目標,對普丁政權的正當性是一大打擊,甚至可能動搖政權穩定。
此外,俄羅斯評估自己能靠能源出口、與中國及全球南方合作,撐過西方制裁;同時寄望美國與歐洲內部因經濟、選舉或援烏疲勞而削弱支持。繼續作戰對俄方而言是一種「消耗戰」策略,期待拖垮烏克蘭與其背後的西方支持。
可知俄羅斯不願和談的核心原因在於,戰略目標尚未達成、談判等於承認失敗,並希望透過持續作戰來消耗烏克蘭與西方的支持。同時,內政穩定與歷史安全焦慮也使普丁難以輕易妥協。
川普與習近平對普丁持續攻擊烏克蘭的態度,雖皆以「和平」為名,但實際立場差異明顯。川普主張盡快透過談判達成和平,而非僅停火,並施壓歐盟對中國、印度加徵關稅以削弱俄國資源,同時重申美國對北約盟友的承諾;但對是否全面孤立俄羅斯仍保留態度。相較之下,習近平則以「中立調停者」姿態呼籲政治談判,強調多邊合作與反對霸權,始終未譴責俄方侵略,反而深化中俄經貿與外交合作。
總體而言,川普偏向以經濟手段迫使戰爭結束,甚至有意拉攏歐洲,習近平則著重政治手段,但普丁仍不為所動,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仍處於拉鋸階段,而川普的不確定性,確有可能對俄烏局勢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