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紹成專欄】德媒曝中俄密約 客製化攻台系統 台海局勢升溫?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德國《畫報》(Bild)近日引述國際駭客組織「黑月」(Black Moon)竊取的機密文件披露,中國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已深入至針對台灣的具體計畫。文件顯示,莫斯科正協助解放軍發展關鍵的空降作戰能力,並提供針對攻台行動的「客製化」裝備與專用系統。此舉若屬實,意味中俄合作已超越外交與能源層面,直接瞄準台海潛在衝突。

835日,中俄艦艇頻繁出現在日本海,並於海參崴附近舉行聯合海上軍演,重點演練海上封鎖、聯合防空及遠程打擊,劍指美日等亞太盟友。習近平強調,兩國75年來走出「合作共贏」道路,但德媒披露的密約內容,凸顯雙方已在戰術層面針對台海對接,尤其聚焦於空降奪島作戰能力建設。

據報導,俄羅斯的支援不僅包括裝備,還涵蓋作戰系統、指揮控制技術,以及空降部隊的專項訓練。莫斯科可能輸出蘇聯時期的傘兵投送與後勤保障經驗,協助北京迅速提升戰略縱深打擊能力。若落實成軍,將顯著提高中國奪取台灣戰略據點的勝算。

台海局勢的升溫引起周邊關注。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直言,若中美因台灣爆發衝突,菲國「絕不可能置身事外」,並暗示將配合美軍使用菲律賓基地。此番言論引發北京強烈不滿,批評是在「玩火」。東南亞多國曾舉行兵棋推演,模擬中國對台海空封鎖顯示,新加坡在撤僑行動中是關鍵角色,因其特種部隊長年赴台受訓,熟悉當地地形,且擁有強大空運後勤能力。不過,新加坡國防部否認參與推演,也未就台海情勢發表評論。

總體而言,德媒揭露的密約顯示中俄軍事合作正向針對特定戰略目標深化。對北京而言,俄方的技術與經驗可彌補空降與遠程投送的不足;對莫斯科而言,強化與中國的軍事互信既可牽制美國在歐洲戰場的注意,也可換取經濟與外交利益。

然而,這種「戰術互補」對台灣及整個印太安全格局構成重大挑戰,一旦密約落實,台海危機恐從中美對峙升級為中俄聯手對抗美日澳菲等多國的區域衝突。各國勢必加強情報共享與聯防合作,以防局勢失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