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CNBC訪問 盧特尼克:美方即將與台灣達成重大協議

盧特尼克11日接受CNBC專訪時,概述了他與各國對口官員的會談情況。圖/翻攝自CNBC Television YouTube頻道
盧特尼克11日接受CNBC專訪時,概述了他與各國對口官員的會談情況。圖/翻攝自CNBC Television YouTube頻道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美國即將和台灣達成一項重大協議,瑞士也有望簽成。他並強調,與印度的問題終將解決;但前提是印度必須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至於南韓,雖已談妥仍未正式簽署文件。盧特尼克說:「與總統握手是一回事,讓筆真正落在紙上又是另一回事。」

綜合彭博社、路透、財經媒體CNBC報導,盧特尼克11日接受CNBC專訪時,概述了他與各國對口官員的會談情況,而此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貿易政策走向,以及他在部分關稅上的法律授權,仍存在不確定性。

盧特尼克告訴CNBC:「我認為印度的問題會在他們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後解決。我們即將與台灣達成一項重大協議。我們大概也會和瑞士簽成協議。這些國家都還在談判當中。至於南韓,我們雖然已經談妥,但要看他們是否把文件簽下來。」

盧特尼克此番談話比他近幾周其他場合的言論更為樂觀,顯示那些至今未能降低關稅的國家,或許將迎來契機。

在台灣,企業則準備面對川普關稅政策的衝擊,許多出口品已被課徵20%關稅,半導體等關鍵產業還面臨進一步加徵的威脅。隨著人工智慧(AI)需求推動晶片需求激增,台灣對美貿易順差今年已創歷史新高。

瑞士正承受川普對其產品徵收39%關稅的衝擊,這是所有先進經濟體中最高的稅率。盧特尼克過去曾批評瑞士對美大量出口藥品,指責瑞士從美國消費者身上牟利。瑞士談判代表則主張,與美國的貿易順差受黃金等因素扭曲,因為黃金會在瑞士加工後再出口。

不過,盧特尼克提出的條件對其他國家而言可能難以達成,其中包括要求印度完全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作為簽署任何協定的前提。印度是川普任期內美國首個宣布貿易談判有進展的國家,但後來談判破裂。川普本周宣布,他將在未來數周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會談。

在稍早的一次訪談中,盧特尼克指出:「在俄烏衝突爆發前,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不到2%。現在他們購買的比例達40%。因為這些石油受制裁,所以價格非常便宜。俄羅斯迫切需要買家,而印度決定買下來並大賺一筆。但你知道嗎?這根本就是錯的。」

他還在同一訪談中說:「他們(印度)必須決定要站在哪一邊。是選擇支持美元、支持美國,並支持自己最大的客戶美國消費者,否則就將面臨50%的關稅。我們就看這樣能持續多久。」

南韓方面,已宣布與川普達成協議,內容包括降低美國汽車關稅,並換取韓方投資承諾。然而盧特尼克證實該協議仍未簽署。盧特尼克說:「日本把文件簽下來了。」他藉此提及南韓的經濟對手、同樣是主要汽車製造國的日本。「與總統握手是一回事,讓筆真正落在紙上又是另一回事。」

盧特尼克也點出一項有關製造與勞動力發展的戰略構想,參考南韓與現代汽車(Hyundai)的模式。他說:「我們希望有經驗的公司到印度設廠,訓練美國人,然後再把他們的人帶回去。」

他解釋,這項目標是確保知識移轉與美國勞工技能提升,而不是無限期地引進外籍勞工。「重點是要在美國建廠、在美國培訓,讓美國的就業與技術受益。」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