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周二(26日)接受財經媒體《CNBC》「Squawk Box」節目專訪,批評前拜登(Joe Biden)政府對企業補助過於軟弱,未能為美國爭取應有利益,並特別點名台積電(TSMC)在美投資案,揭露川普政府與台積電的談判細節,強調以強硬姿態確保美國獲益。
盧特尼克表示,他一上任便率先與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通電話展開談判,「我告訴魏哲家,65億美元(約台幣1950億元)的補助簡直是對企業的無條件贈與,太離譜了,我要收回這筆錢,你們必須提出更好的方案」。最終,台積電在白宮宣布高達1650億美元(約台幣4.95兆元)的在美投資計畫。盧特尼克強調:「這就是我說的,美國人必須從交易中獲得實質好處」。
這項投資預計將在亞利桑那州等地建設先進晶圓廠,強化美國半導體供應鏈。盧特尼克進一步批評拜登政府在企業補助上的「軟弱」態度,稱其為「企業福利的無償贈予」。他舉例,除台積電外,美光(Micron)原本獲25億美元(約台幣750億元)補助,計畫投資250億美元(約台幣7500億元)建廠,如今已擴大至2000億美元(約台幣6兆元);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也將投資從230億美元(約台幣6900億元)提升至600億美元(約台幣1.8兆元)。
盧特尼克指出,川普政府以「生意人本色」推動談判,確保美國利益最大化。針對英特爾(Intel),他也透露,川普親自參與與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的談判,成功讓美國政府以110億美元(約台幣3300億元)補助換取英特爾10%股份,價值相當於補助金額,「堪稱公平交易的典範」。
盧特尼克強調:「川普政府絕不會像拜登政府那樣,只是單純送錢」。他還提到,川普政府利用關稅政策促使日本、韓國等國投資美國,打造「國家與經濟安全基金」,用於美國基礎設施建設,而非建立主權財富基金。他也表示,若企業如輝達(Nvidia)尋求改變對華出口規則,川普將根據美國利益考量是否調整政策。
台積電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代工廠,其在美投資對強化美國晶片供應鏈至關重要。165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不僅將創造數千個高薪就業機會,還將提升美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自主性。然而,盧特尼克的談判策略也顯示,川普政府對外資企業採取更強硬的立場,未來可能影響台積電及其他國際企業在美的營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