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證實,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及約80名巴勒斯坦官員,遭美國拒發或撤銷簽證,無法參加9月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指責巴勒斯坦權力機構(PA)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破壞和平進程,試圖「單方面尋求承認一個假設的巴勒斯坦國」。盧比奧強調,巴勒斯坦必須明確譴責恐怖主義,包括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Hamas)對以色列的攻擊,並停止在教育中煽動恐怖主義及在國際法庭對以色列提起訴訟。
此決定受到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Gideon Saar)歡迎,但被巴勒斯坦官方強烈譴責。阿巴斯辦公室表示震驚,稱此舉「明顯違反國際法及《聯合國總部協定》(UN Headquarters Agreement)」,特別是考慮到巴勒斯坦作為聯合國觀察國的地位,並敦促美國撤銷決定。
聯合國發言人杜雅里克(Stephane Dujarric)表示,聯合國將與美國國務院協商,盼問題獲解決,並強調所有會員國及觀察國代表應能參與大會,尤其在法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即將主持的「兩國方案」會議前。此舉可能違反1947年《聯合國總部協定》,該協定要求美國作為東道國,無論與他國關係如何,均應保障外國官員參加聯合國會議。1988年,美國曾拒絕向已故巴解組織領袖阿拉法特(Jabal 'Arafat)發放簽證,導致當年大會改至日內瓦舉行。
巴勒斯坦內部局勢複雜,哈瑪斯長期控制加薩地帶,而阿巴斯領導的法塔赫(Fatah)主導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但因內部派系競爭及以色列非法擴建猶太定居點,治理困難重重。阿巴斯同時領導巴解組織,該組織自1974年起被聯合國認定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並於2012年獲升級為非會員觀察國。
法國正推動國際社會於本次大會承認巴勒斯坦國,英國、加拿大及澳洲也宣布類似計劃,但川普政府明確反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長期反對「兩國方案」,稱承認巴勒斯坦國等同「獎勵哈馬斯的恐怖主義」。
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對以色列南部發動攻擊,造成約1200人死亡、251人被扣為人質,隨後以色列在加薩展開軍事行動,據哈馬斯控制的加沙衛生部門統計,已導致超過6.3萬人死亡。
目前,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有147國正式承認巴勒斯坦為國家,包括:亞洲:中國、印度、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約旦、伊朗、巴基斯坦、印尼、馬來西亞等。法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及馬爾他計劃於本次大會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但英國強調需視以色列在加薩人道危機及停火談判的進展而定。這些國家的立場反映對以色列在西岸定居點擴張及加沙軍事行動的不滿。
法國外交部長巴羅(Jean-Noel Barrot)批評美國的簽證限制違反聯合國原則,強調「大會參與權不得受限」。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 Sanchez)表示支持巴勒斯坦,稱美國決定「不公」,並重申「巴勒斯坦有權在國際論壇發聲」。愛爾蘭外交部長哈里斯(Simon Harris)敦促歐盟採取強硬立場抗議。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分析,美國此舉可能加劇與歐洲盟友的緊張關係,並削弱其在聯合國的信譽。儘管147國承認巴勒斯坦,但因邊界未定、西岸被以色列定居點控制(違反國際法)及加薩局勢動盪,建國承認對實地局勢影響有限。美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可能阻礙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