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售台軍備延交 陸軍司令部下增「防空暨無人系統組」

無人機已經是未來國防戰略上的戰略目標。圖/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無人機已經是未來國防戰略上的戰略目標。圖/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由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負責的台灣軍售積欠追蹤專案(Taiwan Arms Sales Backlog Tracker),改由喬治梅森大學-沙爾政策與政府學院旗下的 「台灣安全觀測站」(Taiwan Security Monitor) 接續,截至2025年6月的資料,積欠武器金額已經達到6572億元,其中1372億為「已開始交付、尚未完成」的案件。

國軍過去三年借鑑俄烏戰場發展,積極建構以無人機為首的新興不對稱戰力,同時針對印太局勢和中國軍事威脅,遂行戰備規畫;國防部今(29)日送達立院的明(2026)年度五年兵力整建計畫指出,除空軍七聯隊升格、海陸部隊轉型外,未來還將針對已升格的海軍反潛航空指揮部提升為「聯兵旅級」單位,並在陸軍司令部下增「防空暨無人系統組」,強化空防作戰聯合和新興裝備的管制運用。

國防部表示,考量區域安全情勢,因應敵情威脅,前瞻未來作戰形態,透過國防資源分配、武器裝備籌獲期程、兵役制度調整、無人機等新式武器裝備獲(換)裝,已陸續完成空軍第七聯隊第四十五作戰隊編成、海軍陸戰隊六六旅戰車營、砲兵營分別轉型為無人機營及火力營、海軍反潛航空大隊提升至「聯兵旅級」,更銜為「海軍反潛航空指揮部」,及陸軍司令部新增「防空暨無人系統組」等國軍兵力結構調整案,以建置現代化、知識化及專業化優質部隊,發揮國軍組織編制效益。

根據專案報告最新資料,台灣國防部今年6月向立法院送交的「美對台軍售案執行情形」,揭露目前軍售案的最新進展,根據報告,目前台灣累積軍售延宕規模約215.4億美元(約新台幣6572億元),其中約45億美元(約新台幣1372億元)屬於「已開始交付、尚未完成」的案件。這份報告僅節錄至今年6月的資料,審計處今年8月亦有發布最新版「美對台軍售案執行情形」,所以上述資料可能會有些許出入。

海軍反潛航空大隊提升至「聯兵旅級」,更銜為「海軍反潛航空指揮部」,圖為直升機正進行吊掛作業。圖/取自中華民國還軍臉書

海軍反潛航空大隊提升至「聯兵旅級」,更銜為「海軍反潛航空指揮部」,圖為直升機正進行吊掛作業。圖/取自中華民國還軍臉書

國防部指出,目前共有18項軍售案進行中,其中15項按計畫進行、2項延遲、1項提前交付。延遲的部分涉及AGM-154C聯合距外攻擊武器(JSOW)滑翔炸彈以及F-16 Block 70戰機。

JSOW炸彈於2017年通報美國國會,原訂2023年交付,但因產能不足與測試延誤,交貨被迫延到 2026 年,預計裝備在已經完成升級的F-16A/B戰機上,數量僅約50枚,但這也代表台灣總共得等上9年,才能拿到這批滑翔導引炸彈。

新購的66架F-16 Block 70戰機,雖然首架戰機直到今年3月才下線,進度延後一年,但國防部仍信心喊話,強調全數戰機可望在2026年底前交付完畢,不會影響最終時程。

美方對台供應的第二批數量達18套的「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系統則傳出好消息,交貨時程將提前一年,最快2026年前就能抵台。

這一批採購原先於2022年底通報美國國會,看起來不到4年即可完成交付,比首批11套還快,惟完整彈藥庫存仍需等到2027年才可望到位。

今年6月,美國雷神公司獲得11億美元合約修改案,將生產約2000枚AIM-9X「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其中一半以上將供應外國軍售案(FMS)客戶。雖然公告未明確說明,但台灣仍在等待2022年通報的100枚 AIM-9X Block II 飛彈,所以這份合約被視為是正面訊號。

另一項軍售案為6套MS-110偵察莢艙,可掛載於F-16V上。原先於2020年通報美國國會,瑞典軍備資料庫SIPRI曾揭露大多數已交貨,但台灣國防部今年 6月向媒體證實,實際交付將自2025年起陸續進行,顯示SIPRI的資訊有誤。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