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賴清德得知川普政府不允過境紐約後 取消出訪

總統賴清德原定8月出訪承認台灣主權的巴拉圭、瓜地馬拉與貝里斯等邦交國,並規劃過境美國。圖/取自總統府flickr
總統賴清德原定8月出訪承認台灣主權的巴拉圭、瓜地馬拉與貝里斯等邦交國,並規劃過境美國。圖/取自總統府flickr

在美中進行新一輪貿易談判、白宮積極安排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高峰會之際,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已拒絕台灣總統賴清德訪問中南美洲途中過境紐約的申請。知情人士透露,華府此舉是在北京抗議後作出的讓步。分析人士警告,川普此舉釋出「美台關係可以拿來談判」的危險訊號,恐削弱對中嚇阻力,並鼓勵北京進一步施壓、要求更多讓步。

《金融時報》報導,賴清德原定8月出訪承認台灣主權的巴拉圭、瓜地馬拉與貝里斯等邦交國,並規劃過境美國。然而,根據三位熟悉內情人士的透露,美方已告知賴清德不得中途停留紐約。

針對這項訊息,賴清德辦公室28日在台北發表聲明表示,賴總統近期並無出訪規劃,理由包括台灣正值近期颱風災後復原階段,而且台北方面也正與美國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知情人士指出,實際情況是,賴清德得知無法過境紐約之後,才決定取消行程。

路透報導,台灣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28日稍早回應媒體提問時表示,總統出訪行程一旦確定,將適時對外公布。「但考量南台灣近期的颱風災後復原、美台關稅互惠措施,以及區域發展等因素,總統目前沒有近期出訪規劃。」

川普此時決定壓下賴清德可能過境美國的安排,正值他試圖與習近平改善關係,並安排今秋在亞洲舉行高峰會。

自川普1月上任以來,賴清德尚未訪美。不過他在去年底曾於太平洋出訪行程中短暫過境夏威夷與美屬關島。

川普政府發言人曾表示,「台灣高層官員,包括總統,過境美國屬於過去慣例,完全符合我們一貫政策。」

然而,白宮此舉引發華府支持台灣人士的不安,擔憂川普對中國態度轉趨妥協、軟化,以利推動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高峰會。

目前美中雙方正緊鑼密鼓展開貿易談判,並討論川習會的可能性。《金融時報》28日報導,美國商務部已被要求凍結原訂針對中國的嚴格出口管制措施。

中國一向反對台灣領導人訪美。美國與台灣之間並無正式外交關係。拜登(Joe Biden)政府2023年曾允許時任總統蔡英文過境紐約,前往貝里斯與瓜地馬拉。

據悉,賴清德曾接觸華府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希望該機構在其過境紐約時主辦活動。他原也計劃在行程中造訪達拉斯,目前尚不清楚美方是否僅拒絕紐約停留,或是全面否決過境美國的可能。

一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雙方正在「設法解決此一安排」,強調沒任何行程被正式取消。位於華府的台灣駐美經濟文化代表處則重申總統府聲明,即賴清德「近期並無出訪規劃」。

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對此發文指出,川普拒絕讓賴清德訪問紐約,「釋出一個危險訊號:美國會在北京壓力下,在台灣議題上噤聲。」她指出:「這個決定是習近平的一場勝利,但願這不代表美國政策正朝著令人擔憂的方向轉變。」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中國與台灣事務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指出,美方這項決定顯示川普「希望避免在與中國談判、並為可能舉行與習近平峰會做準備的敏感時刻,激怒北京」。

她回憶川普首任總統任期內也曾出現類似情況,例如延宕對台軍售,並因國務院高層黃之瀚赴台演講而「勃然大怒」。黃之瀚當時在川普政府初期擔任副國安顧問。

葛來儀批評說:「川普應堅決抵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而不是妥協讓步。若暗示美台關係的部分內容可以拿來談判,將削弱美國對中國的嚇阻力,並助長習近平對更多讓步的期待。」

印太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do-Pacific Security)董事會主席、前美國高層官員薛瑞福(Randy Shriver)表示,此次阻止賴清德訪問紐約,讓他想起過去美國在處理台灣議題時,刻意迴避那些可能激怒中國的時期。

薛瑞福說:「若這是出於向北京示好的考量,那就是個錯誤,這就是老劇本──所謂『時機不對』的邏輯,也就是總覺得現在不是對台灣採取行動的好時機,結果反讓自己陷入無止盡的困境。」

白宮前中國事務高官、多次參與國安會事務的杜睿(Rush Doshi)指出,這項對台政策轉變應放在美國近期全面軟化對中政策的脈絡中理解。

目前擔任喬治城大學助理教授、同時是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杜睿說:「美國政府已經凍結了出口管制,原計劃的金融制裁可能也一樣,他們無條件批准向中國出售高階人工智慧(AI)晶片,還壓縮了美台非官方交流。」他補充說:「等北京收下這些讓步再提出更多要求,譬如改變對台政策或要求更多先進技術,美國政府該怎麼因應?」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