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榮/資深媒體人
在726、823連續兩波公民投票結果,以31+1:0的壓倒性民意終結大罷免,讓民進黨及所謂罷團踢到鐵板,大罷免大成功的訴求,卻成了大罷免大失敗。民進黨及罷團自忖代表多數民意,投票見真章,自己反成少數非主流民意。罷免過程高漲囂張的態度,必須收斂,向最新民意低頭,包括對核能用電的立場。
在民意及輿論的聲討後,賴總統終於下令黨部、內閣及立法院黨團進行改組,以回應各方的檢討聲浪。中央黨部與黨團如何改組都只是民進黨內部的自家事,外界無須置喙。但內閣改組則不然,異動的部會首長吃公糧,制定國家政策,執行立法院通過的總預算。首長的擔當政績,影響人民生活福祉巨大,因此內閣改組幅度大小,自然被視為代表改革的誠意如何,應予高度檢驗,媒體及在野黨也不能放水。
令人遺憾的是,這次行政院的內閣改組,膨風灌水,把十一名次長級及其他幕僚官員也列入,號稱改組幅度不小,多達兩位數的十六位官員。其實真正能稱為閣員的只有五個部會首長,政務次長與常務次長及比照簡任十四職等的行政院副秘書長職務,怎能與部長級相提並論,責任權力都是不相當。這樣的小幅改組,難怪在野黨都不埋單。
令人意料之外的是,絕大多數媒體報導與評論文章的用詞都接受這次內閣改組共十六人,完全接受行政院的說法。卻不能細查次長級官員,包括行政院副秘書長等職務怎能與出席院會的閣員相提並論。過往的內閣總辭改組或期中改組,行政院的作業安排都是第一波院會先通過部長級的改組,再咨請總統任命公佈。等部長就任後,能充分考慮自己的副手人選,並與上級長官溝通後,隔一周或兩周,再送請行政院院會通過,再咨請總統完成任命程序。
但這次行政院回應外界的改組,卻把閣員與副手的改組一次性公佈,號稱改組幅度大,這完全是一種取巧的人事作業手法,並不可取。所幸,還是有少數媒體點出,真正的更動幅度只有五位。其實細究體育部是新部會,九月九日才要成立。這個部長的任命與大罷免成敗無關,再加上改組的國發會主委是因身體健康因素請辭,數位部也與大罷免無直接關聯,因而真正要為大罷免案負責下台的只有少數經濟部等閣員。這樣為大罷免失敗所進行的改組,可說是幅度相當小的改組。除衛福部與體育部一些人事採取內升外,其他幾乎還是在民進黨的小圈區內用人。
而大罷免期間發言風波爭議不斷的內政、教育、法務等三首長卻紋風不動,民調支持度不高的國防部長也仍安在其位,這樣的改組誠意當然備受批評。
目前看來,較受好評的部長改組似乎只剩下衛福部及及將要成立的體育部。衛福部長邱泰源下台,主因是醫藥界公開的反彈,甚至曾名列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備取的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都帶頭上街陳抗,加上醫院醫師護士的管理問題層出不窮,健保改革議題也始終無法圓滿,在此情況下邱泰源離職是丟下燙手山竽,新部長由中央健康保險署長石崇良內升,一時雖有好評,但任重道遠。
至於兩屆奧運羽毛球金牌得主、年僅三十歲的李洋出任首任運動部長,此一安排雖係亮點,但後續的政績表現值得關注。運動員出身領導運動部,好處之一是了解運動員的心聲。但年輕從未行政歷練的他,進入公門,內要領導公務員,外要與各運動協會、立法院、相關學校及媒體溝通,挑戰艱鉅。至於現任體育署長鄭世忠則委屈退為政務次長,未來年輕的李部長與資深的鄭次長互動相處,體育部實質是否為次長領導,也值得關注。身為政務官也要執行民進黨的政策理念,這都是李洋要學習接受考驗的。
總而言之,這次內閣改組時機選在大罷免之後,尤其正逢賴總統與卓院長民調滿意度持續下跌,甚至基本盤也鬆動不滿之際,這都是事出有因。累積民怨之所以四起,包括對美關稅談判不能透明公開,疊加關稅讓業者痛不欲生,颱風大水救災不力,連年編列的高額治水經費未達到效率。錯誤的能源政策,全面廢核,綠電開發違法弊端叢生,台電虧損居高不下,民眾及住家工廠用電面臨缺電、停電的困擾不便,還要被威脅電價將要大漲價。加上抗中保台政策指引下的兩岸關係跌到谷底,兩岸敵對升高,國防預算唯美是從攀新高,擠壓其他民生預算。再加上行政、立法兩院間對立不和諧,不尊重、不接受在野於國會佔多數事實,不妥協、以覆議案及釋憲案蠻抗到底,這些都是政府失去民心的作為。
上述的檢討核心,賴總統與卓院長絕不能置身事外。卓院長雖已請辭,但為賴總統慰留。賴總統身為一國之君,失掉民心,卻未能下罪詔己。黨機器的檢討要秘書長代,罪,現加碼全黨攻一人要黨團總召柯建銘去職負責。但民進黨全力與罷團合作推動大罷免,賴總統、卓院長及柯總召是三位一體,共同決策,共同目標要推翻國民黨在立法院的多數席次,這是他們三人與民進黨立委的共識。而今內閣只有小幅改組,賴總統不辭兼任黨主席,卓院長續任領導內閣。這樣的內閣改組幅度,顯示賴卓體制繼續運作下去,外界很難滿意,所遭到的責難還不會終止,對民進黨未來的生存發展恐怕只有百害無一利。
其實賴總統應該回到初衷,重溫他在去年一月十三日當選日的談話中提到「面對新國會結構,台灣需走向 『溝通、協商、參與、合作』,未來很樂意與在野黨領袖共商國是,也將依據憲政體制籌組民主大聯盟,用人唯才,不分黨派」。試問去年的五月二十日就職行政院的內閣成員除了一些他的讀書會成員有新意且具無黨籍外,他用人有借重在野黨派嗎?這次的改組,讀書會成員兩位遭替換,一些次長級官員考慮到的還是民進黨池內的派系平衡利益。當外界不斷給賴總統提改革建議時,出發點都是好的,希望民進黨不要一蹶不振,回到當年的創黨清廉、勤政、愛鄉土的精神。但賴總統只要重讀一遍他的當選感言,靜下心來、並實現真正的民主大聯盟,朝野相互尊重、參與、理解,民進黨極有可能就回神有救了。因此民進黨的救心丸,還是繫於賴總統一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