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726、823大罷免32比0,賴清德政府連續受到最新民意唾棄;對美貿易談判全線失守,百工百業陷入困境,國政空轉,施政滿意度跌破3成,結果總統不道歉反省,內閣拒絕總辭,端出號稱16位閣員異動的內閣改組,卻是幾位毫無亮點的部長人選,再由副首長灌水湊數,民進黨施政無能,喪失反省能力,更視國家利益與人民福祉如敝屣。
行政院改組標榜「高達」16位閣員異動,「AI行動內閣」升級為2.0版,院長卓榮泰28日率新內閣成員亮相,似乎痛定思痛,要勵精圖治。但細看新內閣名單,只有行政院秘書長、經濟部長、衛福部長、數位發展部長、國發會主委及新增的運動部長是真正的內閣閣員,其餘副首長即使是政治任命,絕不夠格為閣員。
以美國總統川普為例,他的內閣閣員主要由21位部會首長組成;在實施內閣制的英國,內閣包括首相、副首相、主管部會的國務大臣、及樞密院議長與掌璽大臣不過22人。而台灣的行政院正、副院長、秘書長,還有15個部會,9個委員會、7至9名政務委員,以及其他獨立機構,內閣人數林林總總已膨脹到40多人,遠超過美、英大國,現在副首長也搖身一變內閣閣員,根本在玩文字與數字遊戲,只是自欺欺人,把人民當成塑膠。
內閣改組 大玩數字遊戲
誇大數字反映的是賴清德政府政策路線錯誤,國家治理無方,從大罷免2度大失敗,朝野對立加劇,撕裂社會,對美貿易談判失利,到美中台3邊關係向中共傾斜,台灣淪為美中交易籌碼,總統應承擔最終責任,行政院長也必須負起政治責任,這是民主責任政治的基本原則,也是各界要求內閣總辭的最大原因,但賴清德與卓榮泰置若罔聞,只想以內閣局部改組來轉移焦點,混淆視聽。
大罷免大失敗等同民眾對賴清德2度投下「不信任票」,多位部會首長追隨賴清德與卓榮泰,與公民同行,內政部長劉世芳語出驚人,「我們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讓他(賴清德)可以清清白白,來做我們台灣國的主人!」至今仍餘音繞樑;她與陸委會聯手打壓陸配絕不手軟,刻意堆疊兩岸仇恨值,為大罷免加溫。
教育部長鄭英耀縱容大罷免進入校園,認為學生於校內擺放大罷免攤位屬學生言論自由、公民活動,非政黨活動,應予尊重,等同變相鼓吹大罷免,違背《教育基本法》第六條教育中立原則,硬拗大罷免是公民活動而非政治活動更是流於詭辯。
文化部投入大罷免絕不落人之後,意外引發了文化補助政策質疑,揭發重大弊端,涉及到當政者如何利用金錢進行不當的政治豢養,以遂自身的政治目的,不但製造腐敗現象、撕裂社會,還把政治推向極端主義,深刻傷害台灣的民主。
但這些深度涉入大罷免的相關部會首長在這次改組中聞風不動,反而是由與大罷免沒有直接關聯的衛福部、國發會、數發部來背黑鍋,而經濟部長郭智輝則因屢次失言,引發民怨下台,這也充分顯示,賴政府施政不會問責,只問政治正確與意識形態。
民進黨只問政治正確 不問責任
再看美中貿易談判,川普的對等關稅已於8月7日正式實施,台灣的20+N%稅率遠高於日、韓的15%,賴政府堅持的暫時性關稅已成定局。再加上美國提出取消農產與水產、汽車及附屬產品關稅的傳言甚囂塵上,美國232條款針對半導體及衍生產品課徵高關稅呼之欲出,愁雲慘霧籠罩台灣整體經濟,特別是傳統產業。
媒體人吳子嘉在網路節目爆料,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赴華府談判大多數在酒店視訊,雖然行政院嚴正駁斥,盼各界勿繼續傳播錯假消息,但賴政府無法拿出任何一張雙方會談照片也是事實。
到目前為止,對於台美貿易談判失策、失利,也沒有任何人負責,賴政府依然喪事喜辦,鄭麗君在立法院的「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已成為台北政壇笑話。賴政府無視外界強烈反彈,仍放任鄭麗君及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繼續主導無法保護台灣利益的貿易談判,風險卻要全民承擔。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分析指出,從大罷免及重啟核三公投結果來看,再次印證民進黨擁有相對優勢的十年已經終結,現在與在野黨勢均力敵。對民進黨一向友好的小笠原其實有所保留,所謂的內閣改組再一次證明,賴政府拒絕記取教訓,深切反省,與民意健行漸遠,民進黨正在加速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