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十四五」成果公布 已成175國家和地區前三大貿易夥伴

大陸海關總署25日在國新辦舉行「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新聞發佈會。圖/取自國新網
大陸海關總署25日在國新辦舉行「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新聞發佈會。圖/取自國新網

大陸海關總署25日在國新辦舉行「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新聞發佈會,公布近年來口岸建設與貿易成績。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大陸已成為157個國家和地區前三大貿易夥伴,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額在2024年突破22兆元人民幣,占總額逾半。

全球前三大貿易夥伴 地位更加凸顯

據大陸海關總署署長孫梅君介紹,2024年大陸與東協、拉美、非洲、中亞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年均增長超過10%,對外合作檔案已累計簽署519份。她強調,大陸不僅是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也正持續推動國際合作共贏。

大陸海關總署署長孫梅君表示,大陸不僅是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也正持續推動國際合作共贏。圖/取自國新網

大陸海關總署署長孫梅君表示,大陸不僅是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也正持續推動國際合作共贏。圖/取自國新網

同時,海關在國門安全領域也展現成效。「十四五」以來,每年監管進出口貨物規模達52億噸、貨值41.5兆元,均居全球首位,確保國門安全與供應鏈穩定。

海關總署辦公廳主任張寶峰說,「十四五」期間,新增或擴大對外開放口岸40個,全大陸開放口岸總數已達311個。其中,水運口岸125個,承擔90%以上外貿貨量;空運口岸85個,織就快速通達全球的航空網;陸路口岸超過101個,其中28個已可辦理跨境自駕遊。

張寶峰指出,這標誌著「東中西協同、海陸空聯動」的口岸格局日益完善,進一步支撐大陸對外開放戰略。

智慧口岸與跨境便利化成新亮點

在智慧建設方面,海關已在63個口岸推進智慧化試點。如內蒙古甘其毛都口岸建成無人駕駛跨境運輸通道,廈門航空口岸實現「通關+物流」全程電子化,青島水運口岸則啟用「雲辦理」集裝箱查驗。

大陸各地海關建設智慧化推進速度很快,圖為廈門航空口岸實現「通關+物流」全程電子化。圖/取自飛時達Express

大陸各地海關建設智慧化推進速度很快,圖為廈門航空口岸實現「通關+物流」全程電子化。圖/取自飛時達Express

跨境貿易便利化亦顯著提升。海關推行7×24小時預約通關、農產品「綠色通道」、粵港澳「一港通」模式,貨物流轉效率大幅提升。據悉,泰國、越南水果最快7小時可抵廣州,30小時送達北京。

同時,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已與30個部門業務系統對接,964項服務上線,註冊用戶突破1100萬家,每日平均處理2600萬筆申報。

衛生檢疫與反走私維護國門安全

在公共衛生領域,副署長趙增連透露,海關已建成覆蓋220多個國家的疫情監測網路,並在口岸檢出18萬例傳染病,防堵多種疫情輸入。

打擊走私方面,「十四五」以來累計偵辦案件2.3萬起、案值近4800億元,重點鎖定毒品、洋垃圾、瀕危物種等。包括「使命」行動(緝毒)、「藍天」行動(防洋垃圾)、「湄龍」行動(中越聯合打擊走私)等專案,均取得顯著成果。

孫梅君最後表示,「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海關將持續簡化流程、推進制度創新、強化國際合作,打造便利、安全、可預期的口岸環境,為「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開放」提供保障。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