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年底收官!國新辦:經濟增長逾35兆人民幣、平均增速5.5%

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今天(9日)指出,中國五年來的經濟增長已相當於再造一個長三角地區。圖/取自中國網
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今天(9日)指出,中國五年來的經濟增長已相當於再造一個長三角地區。圖/取自中國網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下稱國新辦)今天(9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十四五」規劃(社會經濟發展第14個五年規劃)進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表示,中國今年經濟總量預計可達到140兆(人民幣,下同),5年經濟增長預計將超過35兆元,相當於廣東、江蘇、山東排名前3經濟大省2024年的總量,也可以說「相當於再造一個長三角地區」,前4年經濟增速平均也達到5.5%。

「十四五」規劃由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再由國務院下屬的國家發改委起草,至2021年3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為大陸2021至2025年的發展藍圖及行動綱領。

鄭柵潔指出,「十四五」以來,中國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前4年中國經濟增速平均達5.5%,以中國體量和增量,又經受世紀疫情、貿易霸凌等重大衝擊,能保持如今極佳的經濟增速,在經濟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

研發經費 接近OECD國家水準

鄭柵潔續指,十四五規劃的研發投入經費再創新高,去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金額較「十三五」末增長近50%,增量達到1.2兆,研發投入强度提高2.68%,接近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水準。

鄭栅潔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有數個「第一」成就,包括第一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下水;第一座中國太空站「天宮」全面建成營運;第一次按照國際通行試航標準研製的國產大飛機C919(與波音737及空中巴士A320同級的客機)實現商業飛行。

鄭柵潔稱,上述創新成果反映中國科技的重大突破,已經是量變到質變的程度,他意有所指強調,「事實證明,脫鈎斷鏈、打壓遏制,只會增強中國自立自強的決心和能力,只會加速自主創新的進度和突破」。

對於大陸科技產品、潮流玩具受海外市場青睞,鄭柵潔指出,五年來每年製造業增值都超過30兆「中國已連續15年穩坐全球製造業第一,220餘種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造的越來越好」。

鄭柵潔還提到,中國過去幾年不僅有自行研發的高性能晶片與操作系統、橫空出世的AI大模型,還有大幅提高生產效率的AI機器人,創新力不斷轉化成經濟動能,以AI為代表的新產業及商業模式都在迅速發展。

十四五期間規劃102項重大工程,至於下一個五年投資强度是否下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稱,大陸人均GDP剛超過1.3萬美元,要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就必須保持一定的投資強度,經過4年多紮實推進,102項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重大成效,預計年底前能全部完成規劃目標。

針對「一帶一路」成果,鄭柵潔指出,中國與亞洲、非洲、拉美等國取得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方面的新成果新進展,合作範圍擴大到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合作成果惠及共建國家,在產業、交通、就業、民生等方面取得了許多的重大進展和成效。

「十五五」預計五中全會通過 明年「兩會」後實施

十四五規劃年底將結束,對於未來「十五五」目標,鄭柵潔稱,會堅持科學、民主、依法編制規劃,對黨中央「十五五」規劃建議起草《綱要草案》。曾參與多個五年規劃編制的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先前提到,以中國內部環境來看,將持續面臨內需不足狀況,短期問題與中長期結構性問題都待解決。

據知,國家發改委自 2023 年 12 月起已啟動「十五五」前期研究,並參照第5次經濟普查結果制定目標,預計在今年下半年舉行的中共20屆「五中全會」提出規劃建議,最終方案將在明年的全國「兩會」發布並實施 。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