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中國與日本三國農業部長,周一(11日)舉行第四次三邊部長級會議,同意共同推動永續農業實踐,並振興面臨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短缺的農村地區。
《韓國時報》(The Korea Times)報導,會議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結束後於首爾舉行,三國部長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承諾在關鍵領域深化合作。此次會議由韓國農業食品與農村事務部長宋美玲(Song Mi-ryung)、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以及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韓軍出席。
宋美玲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這是自新冠疫情後,三國睽違7年首次聚首,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糧食供應鏈不穩定,以及農村勞動力老化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挑戰。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攜手解決」。
小泉進次郎指出,三國均受亞洲季風氣候影響,面臨相似的環境挑戰。他認為聯合聲明發布恰逢其時,將有助於實現永續糧食系統,並為全球其他地區樹立榜樣。他強調,三國合作至今涵蓋動物疾病防治、瀕危天然糧食資源(如鰻魚)保護,以及青年人才交流,這些努力皆旨在捍衛農業傳統價值。
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韓軍表示,此次會議對於分享三國最佳實踐至關重要,並在去年(2024年)5月首爾第九次三國峰會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東亞合作框架。韓軍指出,2024年三國農業貿易額已達193.4億美元(約台幣5790億元),但全球地緣政治複雜化與氣候變遷加劇,對農村勞動人口老化的挑戰日益嚴峻。三國合作將從疾病防治、農業發展等傳統領域,擴展至智慧農業與數位轉型。
韓國正面臨嚴重的少子化危機,2024年總和生育率(TFR)僅0.75,為全球最低,遠低於人口穩定所需的2.1。人口從2020年的5180萬高峰,預計至2072年將縮減至3620萬。少子化導致農村勞動力短缺,農村地區老齡化問題尤為嚴重,對農業生產與鄉村經濟造成顯著影響。韓國政府正積極推動數位農業技術,如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機械,以減輕勞動力不足的壓力。
由三國合作秘書處(TCS)協助起草的聯合聲明,將糧食市場不穩定與氣候變遷列為全球糧食供應的共同威脅。三國承諾定期召開會議,針對口蹄疫、非洲豬瘟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跨境疾病建立早期預警機制。此外,三國將交流稻田水資源管理、低甲烷飼料及農業太陽能等政策,並共同探索人工智慧、感測器及自動化農業機械等關鍵技術。聲明還確認三國將持續支持「東盟加三緊急稻米儲備」(ASEAN Plus Three Emergency Rice Reserve)以應對糧食危機,並延續2023年啟動的「三邊青年農村領袖交流計畫」(TREP)。
TCS秘書長李熙燮表示,全球地緣政治衝突、戰爭、氣候變遷及老齡化社會為三國帶來重大挑戰,而美國川普政府近期實施的全面關稅措施與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局勢。他強調:「農村振興已成為決定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條件」。李熙燮指出,TREP計畫過去3年在中國安徽省、韓國全羅北道及日本千葉縣成功舉辦,今年將於中國雲南省展開。三國部長一致同意,下一屆三邊會議將在日本舉行,具體日期尚未確定。此前,三國分別於2012年濟州島、2015年東京及2018年北京舉行過會議。
此次會議凸顯韓國、日本、中國在應對全球糧食安全與農村老化挑戰上的共同立場,並為東亞農業合作注入新動力。韓國尤其需在少子化背景下,加速智慧農業發展,以確保農村經濟的永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