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2025全球糧食危機報告》 災難性飢餓人數創歷史新高

聯合國發布《2025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揭示全球糧食不安全的問題已連續第6年惡化。圖/取自《2025全球糧食危機報告》
聯合國發布《2025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揭示全球糧食不安全的問題已連續第6年惡化。圖/取自《2025全球糧食危機報告》

聯合國上周五(16日)發布《2025全球糧食危機報告》(Global Report on Food Crises 2025),揭示全球糧食不安全的問題已連續第6年惡化,超過2.953億人面臨災難性糧食不安全,佔報告涵蓋53個國家與地區分析人口的22.6%。

報告直指,非洲蘇丹等地因戰爭、氣候變遷與經濟衝擊交織,淪為史上最嚴重的糧食危機之一,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稱飢餓為「人性的傷疤」,痛批全球應對失靈。

《聯合國新聞》(UN News)報導,報告指出,蘇丹因內戰引發的糧食危機尤為嚴重。2024年7月,蘇丹達爾富爾(Darfur)地區的Zamzam國內難民營首次確認發生飢荒(famine),隨後擴展至達爾富爾其他營地及西努巴山區(Western Nuba Mountains)。截至本月,蘇丹全國已有5個地區確認飢荒,另有17個地區面臨風險。這是自2017年以來,全球首次有地區正式宣告飢荒。

蘇丹內戰自2023年爆發至今已20個月,導致1300萬人被迫流離失所,超過3040萬人亟需人道援助。Zamzam營地居民因遭受極端暴力而再度流離,成為蘇丹糧食危機的縮影。

報告指出,全球目前有36個國家與地區長期陷入糧食危機,自2016年以來,這些地區80%的人口每年面臨高風險的糧食不安全。2024年,根據國際糧食安全階段分類(IPC)標準,面臨「災難性」糧食不安全(最高級別)的人數較2023年翻倍,達歷史新高。報告還首次納入營養數據,估計26個國家有3770萬名6至59個月大的兒童患有急性營養不良,凸顯危機的深遠影響。

報告分析,全球糧食不安全的加劇源於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包括武裝衝突、氣候變遷與經濟衝擊。武裝衝突方面,剛果民主共和國、海地、蘇丹、南蘇丹、緬甸及巴勒斯坦加薩地帶2024年因衝突加劇,導致糧食不安全顯著惡化。其中,加薩地帶100%人口面臨急性糧食短缺,2025年3月以來援助受阻進一步加劇危機。

氣候變遷方面則因異常天氣模式重創農業生產。例如,蘇丹2024年降雨量過低導致糧食減產,南非地區如納米比亞則因洪水造成作物歉收。而經濟衝擊方面,包括通貨膨脹及潛在貿易戰加深糧食危機,特別在敘利亞等長期不穩定的國家,經濟脆弱性放大衝擊影響。

古特雷斯強調:「這不僅是系統的失敗,更是人性的失敗」。報告警告,糧食人道援助資金面臨嚴重短缺,預計2025年將削減45%。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執行主任麥坎(Cindy McCain)表示,資金不足影響糧食分配的每個環節,包括減少食品供應及偏遠地區的運輸經費,甚至可能無法維持救援飛機運作。

為應對危機,報告呼籲轉向「高成本效益」的策略,強調投資長期社區韌性與能力建設,而非僅將糧食危機視為季節性衝擊。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主任鮑爾森(Rein Paulsen)指出,永續農業投資的效益是直接糧食援助的4倍,但目前僅佔人道資金的3%,潛力未被充分利用。

2024年9月通過的《聯合國未來公約》(The UN Pact for the Future)提出打造更具韌性、包容與可持續的糧食系統。報告呼應此目標,強調人道與發展投資需更好協調,解決糧食危機的根本原因。預定於2025年7月在衣索比亞首都阿的斯阿貝巴(Addis Ababa)舉行的第二屆聯合國糧食系統峰會,將為國際社會提供合作平台,應對報告揭示的挑戰。古特雷斯在報告發布的影片中強調:「21世紀的飢餓是不可原諒的。我們不能以空手與冷漠回應空腹」,敦促全球採取行動,終結這場人道危機。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