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專欄】政要遭人訕笑 豈能唾面自乾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最近前美國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公開撰文砲轟我國對美外交政策,其彈著焦點匯集於蔡英文執政時期,奉命出使美國,目前擔任副總統職務之蕭美琴女士。惠頓直言所述各項觀點,隨即受到國內政壇與媒體關注,轉述報導與評論分析紛紛出籠,頓時成為國內最為熱門政治話題。

儘管吾人可以預期在近期內,必然會有與綠營政府關係密切學者專家,針對惠頓此項稿件內容出面說項緩頰,甚或是提出異議加以反駁,希望降低惠頓所持觀點對於國內政情所可能產生衝擊。

但最值得注意之處,則是當前政府卻對此毫無作為,並未公開針對其中內容有所回應;政要遭人訕笑,豈能唾面自乾?賴清德政府對此絕對不能袖手旁觀,僅藉委託他人代為發聲,但卻坐視整個事態發展,迴避表達嚴正態度,此絕非面對公關危機正確處理策略。

吾人必須理解,駐外代表在派駐國各項作為,都是依據上級指導執行政府政策,並非展現個人理念偏好與貫徹本身政治意志。儘管辦理外交總是希望在派駐國內廣結善緣,與各黨各派都能建立關係,同時避免開罪任何政治人物,無端捲入派駐國本身政治紛爭與理念矛盾。

但是主觀意願總是要配合客觀條件,能夠在派駐國培養人脈發展關係,總是必須雙方有意往來,才能獲得互動機會與交流空間。假若特定黨派與政治人物不願與我互動往來建立關係,此時自然就難以獲得施展空間。反過來說,若是交往對象願意積極互動,自然就會逐漸關係密切,建立較為深厚情誼。

在外交戰線上人情往來,本來就是維繫關係重要因素;因此對於無法建立溝通管道或是互動關係之對象,有時未見得是外交官員不願與對方往來,而是不得其門而入,根本就無法獲得經營關係機會。

同樣對於派駐國政治情勢發展,駐外代表亦有可能犯錯,針對未來宦海浮沉政治市場行情算失誤,但外交是靠整個國家安全體系群策群力集體裁斷,絕對不是駐外代表獨角戲(soliloquy)舞臺,更不是其能完全主宰盡情揮灑個人武林。

吾人更必須注意,大夫無私交是辦理外交基本要求;駐外官員必須依據政府外交訓令辦事,所有交涉互動往來細節,都必須透過外交電報詳實回報上級,然後依據後續指令繼續發展關係。絕對沒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完全由外交官獨斷專行自作主張可能性。

因此各方與其將矛頭指向蕭美琴,毋寧思考對美外交政策指導,絕對是當時蔡英文政府內部各個體系相互角力集體決議後結果,怎能將整個作為都算在當時駐美代表蕭美琴個人帳上?難道當時臺北政治高層,就對美外交議題毫無政策指導,完全是全權責由蕭美琴全權獨斷嗎?

目前賴清德政府面對當前政要遭人訕笑,卻是不聞不問未曾積極表態加以澄清、說明或是辯解,甚至是展現風度感謝對方指教,表示將嚴肅參考其意見,毫無反應亦未表態,此種冷漠態度就如同背棄在戰場為國家衝鋒陷陣,但卻遭敵圍困將士,此種絕情作風豈不讓駐外官員極度心寒?有豈能激勵文武官員士氣為國獻身效命?

其實當初蕭美琴出使美國時,黨政媒體紛紛大力宣傳造勢,並且認為蕭美琴具備處理涉外事務出色經驗,對美各方關係極度良好。假若對比目前負責對美就關稅貿易議題談判之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當時透過媒體小道消息放話,針對蕭美琴出使美國,經營造神運動勢頭,絕不亞於今日聲稱不知名美方人士,以完全違背常理方式,對於鄭麗君談判難纏程度推崇備至之媒體操弄力度。

但從今日綠營賴清德政府面對蕭美琴遭致如此負面評價,卻不願出面表態支持;吾人不妨前瞻,當最終談判結果攤牌後,鄭麗君是否亦有可能跌落神壇,同樣成為賴清德推諉決策失誤擋箭牌,甚或是糊里糊塗就成為無謂犧牲砲灰?假若賴清德領導風格是如此氣量狹小毫無擔當,怎可能再找得到能人志士為其賣命?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