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學系副教授
賴清德總統在726大罷免失敗後,並未向全民致歉及請辭黨主席,反宣稱將繼續推動823第二波大罷免,試圖扭轉頹勢。首波國民黨立委24席及民眾黨新竹市長罷免案,未有1席被罷免成功,這嚴重減損賴清德政治聲望與公民罷免團體關係。賴面臨的多重內外政治困境,無論是來自黨內派系對其集權挑戰、政黨及國會對立更形嚴重、社會分化撕裂僵固性及國家認同分歧,台灣政治民主化發展正面臨極大挑戰及衰退困境。
賴清德對公民團體道歉,卻未向藍白選民與中間選民釋出善意,顯示其仍將責任與動員基礎鎖定在深綠群體與公民罷免團體圈,而非真正嘗試跨越分歧、尋求更廣泛社會共識。從宣稱持續強調823再戰,進一步引發社會政治對抗性加劇的疑慮,也使得中間選民可能進一步產生疏離感。賴若尋求中間選民支持,實施溫和中間兩岸路線,即是擁抱「和平鴿子」;但若持續推動第二波罷免,堅持實施反中保台路線,即是與支持罷免團體及「戰鬥黑熊」為伍。其策略選擇將牽動未來施政、選舉布局及兩岸關係發展。
大罷免失利後,賴清德已遭受英派中常委王世堅與戰鬥黑熊精神領袖曹興誠的挑戰。英派批評賴清德「背離小英路線」,反映出民進黨內部的戰略分歧。蔡英文主政注重「穩健務實的抗中保台」路線,賴清德主政挑則偏向挑釁、情緒、意識型態與政治動員。曹興誠從「黑熊學院」精神出發,批評民進黨對大罷免投入及努力不足。這反映深綠與英派對賴之政治不滿,要求其更堅定對中共採取強硬立場,及強化社會動員力度。
事實上,賴清德若改弦易轍擁抱「和平鴿子路線」,向中間與理性選民靠攏,一方面可緩解台灣社會撕裂,爭取中間與淺藍選民認同。另一方面另也有助於塑造全民總統形象,中間溫和路線符合2026年地方選舉及2028年總統大選所需廣泛民意需求及支持。然當賴擁抱和平鴿子路線,其政治風險將遭到深綠、激進派批判「軟弱」、「背離本土」,難以動員深綠傳統及基層選民困境。
然若賴清德一直持續擁抱「戰鬥黑熊」,依賴深綠與強硬派支持,固然可強化鞏固基本盤、綠營核心選民,維持短期政權穩定;及呼應部分青鳥青年社群的抗中情緒,迎合若干民間團體激進反中論述。但此將引發台灣社會內外對賴執政持續堅持抗中、反中疑慮,致兩岸關係惡性循環。持續採取強硬激進兩岸路線,賴將難以擴展其群眾基礎,致選舉時社會處於藍綠兩元結構狀態,致無法提高中間選民支持,難以達成選票極大化目標。
因此,賴清德兩岸政策可能走向,應是雙軌並進但仍偏向「戰鬥黑熊」。目前政治態勢減損賴清德政治聲望,從賴強硬回應政治風格來看,短期內賴因政治聲望嚴重受損,其權力合法性基礎仍須傾向「戰鬥黑熊路線」,藉此穩固支持性的社會基礎。此或可解釋賴對823大罷免不示弱,反展現出強硬政治意志與鮮明立場。無論是面對黨內派系挑戰壓力,或曹興誠與深綠基層認為民進黨不夠積極支持,賴應會試圖選擇安撫與之展開合作,而非對抗,藉此鞏固與罷團政治聯盟及黨內團結。
然若823二次罷免再度失敗、支持度滑落,賴清德將可能被迫向中間路線靠攏,尋求建立穩定民意支持網絡。隨選舉逼近,若賴逐漸喪失民心、施政滿意度及支持度不佳或2016年地方選舉失利,就可能更大程度轉向「和平鴿子路線」。若2026年地方選舉失敗,則可能會有更多英系與中間派,要求降低政黨及政策間對抗性。
整體而論,賴清德在2025年下半年,恐將採取雙軌策略,既要維持對深綠選民動員力度,也要拓展中間選民支持之雙重策略。換言之,既不會完全放棄對深綠與黑熊派拉攏聯盟,藉此鞏固傳統選民基本盤,此為其主要動員與鐵桿支持力量。同時,也不可能完全忽視中間選民,否則2026年地方選舉將遭遇極度艱困;更遑論2028年總統大選一旦出現藍白合僅兩組候選人時,綠須拉攏中間選民支持始能獲勝。
就此而論,賴清德是否能有效兼顧和平鴿子及戰鬥黑熊這兩股力量,涉及其能否達成選票極大化目標。尤其當總統大選變成藍白聯盟與綠對決,更需要跨越中間選民支持。從此次大罷免結果顯示,賴團結十講訴求並未獲中間選民支持。賴清德必須提出「低兩岸對抗、高民生福祉」的治國理政框架及政策設計思維,讓台灣社會信賴其不只是倡議捍衛主權及台灣安全而已;而是要推動兩岸事務及經濟社會福祉政策,展現具有優勢治理能力。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