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葛雷/網路媒體工作者
大罷免落幕,儘管選舉到最後各方人馬包含賴清德在內,都已注意到國民黨急起直追之勢,卻也極少人事先預測到「一席都罷不成」(即使預測到也不敢逆著風向公開發表)。然而,這種讓藍白不敢「肖想」的結局竟真的發生了,對藍白及其支持者而言,無疑十分振奮人心。
然而,大罷免為何能從「31:0」(31位藍委通過二階連署,0位綠委通過二階連署)轉變為「0:24」(第一波投票的24位藍委全數罷免失敗)?一剎那間,國民黨立委彷彿從過街老鼠變成社會主流,氣勢與觀感截然不同,其中必有原因。
依筆者淺見,賴清德至少犯了「九大誤」,這「九大誤」環環相扣,導致產生惡性循環,釀成不可反轉之災難性後果:
第一誤:誤把藍白民調低支持度當真
賴清德上任以後,坊間多份可信度較高之民調,都顯示藍白支持度低落,甚至時常出現兩黨滿意度加起來還不及一個民進黨的狀況,這難免讓賴清德產生錯覺,認為致使藍白立院過半之局勢已改變,大罷免有機會。
然而,「表態滿意某一個政黨」對某些政治潔癖度高之選民而言,有喪失自我獨立性,好似變成腦殘粉的感覺,因此即便一生都投票給某一特定政黨,亦未必會在民調電話中承認自己是該黨支持者。但到了投票時身體卻是誠實的,畢竟選票是用蓋章的,不是用嘴說的,矯揉作態的選民仍是選民。
第二誤:誤把總統高滿意度當真
賴清德上任以來,一直呈現滿意度略高於不滿意度之態勢,若發生黃金交叉,之後往往也會交叉回來,這同樣也給了賴清德錯覺,讓他以為自己是社會主流。
殊不知現在離總統選舉還很久,只要總統少出來亮相,與政府爭議政策及失誤保持距離,許多選民往往「寧願把總統往好處想」,否則豈不承認自己得被糟糕的總統多統治幾年?這樣想不是很難受嗎?對總統的滿意度僅是一種近似「半推半就的產物」,這與會聽總統號令,重要時刻跟緊民進黨走,在大罷免時投同意票,完全是兩件事。
第三誤:誤把網路聲勢浩大當成真民意
立院對立一年多,在許多次的網路爭戰中,雖說各有勝場,但綠營網友往往是最死忠、長期纏鬥意志最強、發聲最踴躍的一群。時間久了許多惡名都烙印到藍委身上,特別是徐巧芯與傅崐萁被抹黑尤其深。這在賴清德眼中勢必成為一種正向鼓勵,以為繼續操作下去,罷免至少六席藍委大有機會。
然而網路沒有地域性,誰都可以對任何事插一腳,但問題是愛插一腳的人很可能沒票,這從網上人人喊打的傅崐萁反罷免又大勝,花蓮甚至創下全國最高投票率就可見一斑。
第四誤:誤把大罷免當政變,以為能殺個措手不及
大罷免若是一場軍事政變,那麼現在很可能早就成功了。畢竟軍事政變強調快狠準,只要做好事先的保密、核心骨幹的絕對忠誠、以及第一時間對中樞機關的控制,那麼勝率就極高。
然而大罷免需先經過兩階段連署,第三階段又有選前搞幾週造勢的時間,再怎麼愛睡覺的兔子,在這樣的敲鑼打鼓下也早就被驚醒了,龜兔賽跑的結局不可能在此複製發生。大罷免搞到最後像是一場「提前數月預告的政變」。事實證明,藍白可能整隊慢、可能神經遲鈍,但時間還是夠用的,
第五誤:誤以為公民團體能偽裝無色,獲社會信任
公民團體確實在太陽花學運中發揮極大作用,然而現在是2025年,不是2014年馬政府時期。現在民進黨執政已久,許多公民團體已獲得高官厚祿(例如,為網友酸是「林九萬」的林飛帆仍在國安會領高薪),對社會爭議視而不見了。「公民」二字早已從馬政府時代的社會爭議對抗者,成為綠朝時代新的爭議性來源,甚至成為網友訕笑譏諷的對象。
事實證明,這些公民團體非得沒有一絲一毫加分光環,反而時常出包,對正常人民生活秩序(如:街頭拍照被當共匪)產生干擾,甚至引來人民同情藍委(例如,葉元之選前一天直播時被罷團成員當面鬧)。一切的一切加總起來,到頭來都是民進黨概括承受,局勢與2019年韓粉之於韓國瑜有87%像。
第六誤:誤以為綠委爭議言行社會看不見
既然發動大罷免,那自己黨的立委總該謹言慎行,成為對照組才是。然而過去半年,賴清德治黨可有一絲一毫的約束力?柯建銘屢屢搞爭議性言論,不只一再宣稱大罷免是他發動,讓民進黨公民團體的馬甲偽裝破功。選前更拋出要用刑法第100條抓藍委,毫不掩飾要回到戒嚴時代之企圖,這樣的政黨又有什麼正當性制裁處罰全體藍委?
不只如此,高喊「抗中」、「剿匪」,自己家族卻遭爆在大陸經商,自己又一邊賣高價防災包的沈伯洋,也是大敗票的作用。沈伯洋成日杯弓蛇影指控他人賣臺,把政敵微塵般的嫌疑放大成烈火般的鐵證,另一邊又嚴以律人寬以待己,自家賺大陸財賺爽爽,又何有一絲一毫社會正當性可言?
第七誤:誤以為經濟很好,人民不稀罕一萬塊
這可從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中的第四講看出,賴清德在該講中批評在野黨發一萬,喊「能用多久」,在場竟有支持者回應「買個菜就沒了」。天啊!這群人真是「何不食肉糜」!難怪最終催出大量反大罷免賭爛票,無能的中央政府就是該被洗臉,才可能檢討,不是嗎?
第八誤:誤以為人民對政府預算亂用無感
承襲第七誤,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中的第四講除了批評在野黨立法要求行政院發一萬外,更把「發一萬」與「補助台電1000億」兩個議題掛勾,一副「不給我1000億就要漲電價」之態度,嘴臉之難看堪比敗家子討錢花,這無疑再一次構成了民眾想洗賴清德臉的好理由。
第九誤:誤以為檢調具社會公信力,反促成藍白團結
賴清德上臺後,中央各部會最具存在感的,莫過於檢調。過去一年多查辦了無數政治人物,儘管也有鄭文燦、林岱樺等綠營人士,但多半被視為是黨內內鬥整肅異己。而在搞了一年多轟轟烈烈的柯文哲案中,北檢又爆出極多爭議,偵查屢屢公開給特定週刊,甚至疑似逼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認罪,彭夫人因受不了追殺壓力而自盡….種種爭議,罄竹難書。
民進黨與其支持者當然會說一切都是秉公辦理,要大眾尊重檢調,但檢調作為一個民進黨提名之檢察總長可完全控制之系統,幹了啥事情都是民進黨要概括承受。
是的,藍白群眾無力抗衡檢調,無力讓任何一個人中止羈押,但他們至少還有選票,可以團結打民進黨臉。從民進黨兩路作戰「同時罷國民黨立委與民眾黨市長」的新竹市,反罷免票遠超過兩位藍白政治人物當選之票數就可看出,賴清德的恣意膽大妄為,把檢調變東廠,引來了社會極大賭爛。
有這「九大誤」在,大罷免焉能不大敗!?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