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院重組「中國屋」陸媒曝喬書亞.楊接手協調人 直屬政務次長胡克

美國國務院負責對中戰略的「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俗稱中國屋),將由喬書亞.楊(Joshua Young)接任新一任負責人。圖/取自美國務院網站
美國國務院負責對中戰略的「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俗稱中國屋),將由喬書亞.楊(Joshua Young)接任新一任負責人。圖/取自美國務院網站

美國國務院近期因組織規模與開支不平衡,正面臨大規模裁員與部門重組。據大陸觀察者網引述新華社報導,國務院內負責對中戰略的「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China House,俗稱「中國屋」或「中國組」)也出現人事變動。知情官員25日透露,該部門將由喬書亞.楊(Joshua Young)接任新一任負責人,並直接向國務院「三號人物」政務次官胡克(Allison Hooker)匯報工作。

據美國國務院網站資料,楊目前擔任國際安全與防擴散局(ISN)副助理國務卿,負責監督有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及軍民兩用技術的防擴散政策。他亦為國務院高級行政服務團成員。此次調任後,楊將成為2022年「中國屋」設立以來的第四位負責人。

此次人事調整的顯著變化之一,是楊將直接向國務院「七樓」高層彙報,即包含國務卿盧比奧與胡克所在的核心決策圈。過去歷任「中國屋」負責人最多向「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EAP)助卿報告,該辦公室形式上仍隸屬EAP,但實質權限將有所提升。

據報導,外界普遍分析認為,此一重組顯示白宮在盧比奧同時擔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國家安全顧問情況下,意圖加快對中政策的執行節奏。「中國屋」將負責規劃未來「川習會」行程,此為中美減緩貿易摩擦,增進互動的重要一環。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負責人葛來儀(Bonnie Glaser)分析指出,盧比奧將以國安顧問身分主導籌備整體訪中行程,預計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亦將作為要角參與,目前盧特尼克已積極聯繫多家企業CEO,探詢是否隨行訪中。

葛來儀指出,川普一向喜好「微觀管理」,偏好親自作決策並「脫稿發揮」,不過「中國屋」也需負責確保此次中美會談「有稿可脫」。

「中國屋」設於拜登政府時期,原先定位為協調全政府資源「負責任地管理與中國之間的競爭」。而楊在進入國務院前,曾任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執行長,主導對大陸「全球經濟脅迫行為」的應對方案。該智庫創辦人薛瑞福(Randy Schriver)過去屢次發表對中強硬觀點,被大陸國台辦點名批評。

在川普第一任期時,楊曾任五角大廈官員,時任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的薛瑞福就是其上司,楊的這項任命被認為將分擔現任副助理國務卿金(Kevin Kim)的職責,後者目前負責大陸、日本、韓國、蒙古與台海事務,也曾是「中國屋」前任協調人。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務院此次的重組規劃中,多個專注「印太地區」安全的部門如「多邊事務辦公室」等都遭關閉,數十名「中國問題專家」因此被解職,引發部分官員與學者不滿,擔憂此舉將削弱對地區事務的掌握與政策品質,甚至可能誤導盟友認為美國正進行「戰略撤退」,將盟友推向中方。

針對中美關係走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大陸外交部長王毅11日於吉隆坡與盧比奧會晤時,雙方曾就雙邊關係與共同關切議題交換意見,王毅當時重申中方立場,希望美方以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為政策目標,並對中國採取理性、客觀與務實的態度,將雙方領袖共識落實為具體政策與行動,尋求中美新時期正確相處之道。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