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網路一片「武統」聲中,近日,「曉台海」公眾號卻刊登一篇題為「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喪失了嗎?」文章,引經據典並以台灣時事論證「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並未喪失」;文章強調,只要大陸堅定不移貫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到對台工作中去,不斷為台胞謀福祉,持續擴大兩岸交流交往,增進同胞心靈契合,兩岸關係經由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最終邁向統一,終將成為台灣主流民意。
「曉台海」首先引用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鄧選)和《反分裂法》的對台動武原則,強調「和統」才是中共對台政策的主流:
●1981年8月27日,鄧小平會見美國總統卡特時指出:「我們的方針是立足用和平方式解決祖國統一問題,只有在三種情況下才使用武力:一是台灣領導人根本不同我們談,使和平方式成為不可能;二是台灣當局投靠外國,台灣變成外國的基地;三是台灣用武力統一中國。」
●2005年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規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的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2016年以來兩岸關係持續惡化,賴清德主政以來又急轉直下,於是有人質疑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已經喪失了,認為只有武力手段才能解決台灣問題,「那麽,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真的喪失了嗎?答案當然是沒有」,文章強調。
「曉台海」認為,台灣島內迄今未發生台獨重大事變,陳水扁在任時狂妄叫囂「一邊一國」,但始終不敢推動「法理台獨」,並且認識到「台獨做不就是做不到」; 蔡英文執政時期,推行「漸進台獨」,也不敢推動「法理台獨」。
賴清德主政以來,鼓吹「新兩國論」,叫囂「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逐漸形成清晰的「賴氏台獨路線」,開展所謂「洗滌人心」,仍然延續的是操弄「去中國化」的漸進台獨路線,迄今也不敢、更沒有能力觸碰「法理台獨」。
文章指出,今天兩岸實力懸殊持續拉大,大陸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國家統一態勢明朗、前景可期,台獨的可能性更加不覆存在;賴清德之流加大謀獨挑釁,實際上是面對兩岸實力差距日益懸殊,不甘心台獨迷夢破裂的垂死掙扎,是對台獨走向絕路的戰略焦慮,從另一個角度看是中國統一必將實現的表徵。
因此,文章認為,只要民進黨當局不鋌而走險搞法理台獨,兩岸和平統一的條件仍然存在,兩岸仍有實現和平統一的空間;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台灣問題可以無限期拖下去,兩岸統一必有水到渠成之日。
大陸民意也有人拿台灣島內民意來說事,認為目前島內多數民意不願意統一,支持統一的人越來越少了,據此認為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已經喪失。
文章反駁,這實際上也是不正確,島內民意不利於統一是個假議題;目前台灣島內形形色色的所謂「拒統」民意完全是民進黨當局人為製造出來的;民進黨當局大搞去中國化教育及綠色恐怖,媒體綠化、網軍橫行,操弄反中抗中情緒,加劇兩岸民意對抗;網絡中充斥著魚龍混雜的所謂台灣民意,很多都是民進黨1450網軍的惡意攪局。
因此,如果把民進黨當局製造出來的拒統民意作為判斷和平統一可能性喪失的依據,是不符合兩岸關係實際;況且,兩岸統一是由包括大陸14億多民意決定的,本來就不是台灣單方面所決定的。
文章總結,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和台灣的主流民意;從大陸改革開放之初到今天,台灣民意經歷了不可一世的優越感到終將被統的焦慮感,這是兩岸實力差距持續拉大的必經過程;隨著大陸對台壓倒性優勢不斷強化,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關係上日益被動,島內民眾涉兩岸心態理性認知增加,雖然主觀上可能還不情願接受,但「不敢獨、不能獨、必被統」的認知的確在不斷增強,越來越多台灣同胞認識到台灣終將被大陸統一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