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消費券亂象!民眾上網「折價換現金」 當局警告將罰款並限制使用

韓國發放民生復甦消費券,盼能振興經濟。圖/取自MBC NEWS《YouTube》頻道
韓國發放民生復甦消費券,盼能振興經濟。圖/取自MBC NEWS《YouTube》頻道

韓國政府周一(21日)起開放「民生復甦消費券」(소비쿠폰 현금화시)申請,旨在刺激經濟並提振中小企業銷售額。首日申請人數高達698萬人,發放總額達1.2兆韓元(約台幣254億元)。然而,申請熱潮導致系統當機,同時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現消費券轉賣亂象,引發官方警告與嚴格監管。

綜合韓聯社與《nate》報導,韓國「民生復甦消費券」周一上午9時正式開放申請,至9月12日下午6時截止。根據行政安全部規定,一般民眾可領取15萬韓元(約台幣3175元),低收入戶與單親家庭每人30萬韓元(約台幣6350元),符合基礎生活保障制度者可獲40萬韓元(約台幣8467元)。非首都圈(首爾、仁川、京畿道)居民可額外領取3萬韓元(約台幣635元),而農漁村及人口減少的84個地區居民則追加5萬韓元(約台幣1058元),最高補助達55萬韓元(約台幣11625元)。

消費券可透過信用卡、簽帳卡、儲值卡或手機、卡式、紙本地方愛心禮券領取,僅限在申請人戶籍所在行政區、年銷售額30億韓元(約台幣6353萬元)以下的中小商家使用。首日申請熱烈,導致線上申請系統頻頻當機。韓聯社記者實測發現,申請僅5分鐘便出現網路連線錯誤提示。許多不擅長網路操作的長輩只能親赴政府機關排隊申請。一位民眾表示:「我不會上網申請,孩子們又很忙,能親自來申請很開心」。

為搶攻消費券商機,超商與外送平台紛紛推出促銷方案。一位超商業者表示,結合消費券使用的促銷產品可大幅提高銷售額。韓聯社指出,2020年5月發放災難支援金時,超商銷售額曾實現兩位數增長,此次預計超商將再次成為主要受益行業。然而,消費券限制無法在大型超市、零售連鎖店及百貨公司使用,引發部分民眾與商家不滿。

消費券發放首日,二手交易平台如《Karrot》、《Joonggonara》(中古交易)、《Bungaejangter》(閃電市場)上即出現大量轉賣貼文。部分民眾以13萬韓元(約台幣2756元)出售存有15萬韓元消費券的卡片,甚至有人因戶籍與居住地不同,無法在當地使用而轉賣。這些行為違背政府扶持中小企業的初衷,可能導致資金流向大型企業。

總統府發言人姜有貞周二表示,消費券若被轉賣或兌換現金,將依《補助金管理法》追回全部或部分金額,並限制未來補助資格。對於接受消費券卻未提供商品的商家,則可能違反《信用卡專業金融業法》,面臨3年以下有期徒刑、2000萬韓元(約台幣42.4萬元)以下罰款,或被取消營業登記。行政安全部已要求二手交易平台限制「消費券」「民生支援金」等關鍵詞搜索,刪除相關貼文,並要求地方政府監控網路社群與商家動態,嚴打兌換現金行為。

與此同時,韓國近期因破紀錄豪雨進入災害應對「嚴重階段」,總統府已退回放送通信委員會主席李鎭淑上周五(18日)提交本周五(25日)至下周四(31日)的休假申請。總統府表示,作為災害廣播控制塔的放送通信委員會主席在此時申請休假「不合適」,由總統秘書室長姜訓植直接否決。

姜有貞補充,國家災害期間,負責關鍵職務的官員休假需總統府批准,適用相同原則。結語南韓「民生復甦消費券」旨在振興經濟,但首日申請熱潮暴露系統問題,轉賣亂象更挑戰政策初衷。官方祭出嚴格罰則與監管措施,試圖確保補助用於正途。與此同時,災害應對優先的背景下,政府展現高度危機意識,後續執行成效仍待觀察。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