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轉型消費大國啟動 GDP成長靠內需撐起近七成  

為振興經濟,大陸出台多項鼓勵民間消費政策,顯示北京已準備推動中國由「製造大國」,邁向「超大量體消費大國」。圖為大陸汽車「深藍」參加汽車展。圖/取自新華社
為振興經濟,大陸出台多項鼓勵民間消費政策,顯示北京已準備推動中國由「製造大國」,邁向「超大量體消費大國」。圖為大陸汽車「深藍」參加汽車展。圖/取自新華社

大陸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今年上半年經濟半年報,顯示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5.3%,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達52%,帶動整體內需對經濟成長貢獻高達68.8%。香港《文匯報》表示,官方不僅對宏觀政策成效表肯定,也在多個場合明確提出,將推動中國由「製造大國」邁向「超大體量消費大國」,重塑內需格局、釋放市場潛力,並透過轉型擴大國際影響力。

轉型關鍵:從「製造引擎」到「消費主力」

連續15年穩居全球製造業首位的中國,正全力擴大內需,打造更具韌性的經濟體系。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第16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強調,中國消費升級需求旺盛,除衣食住行外,更涵蓋智能終端、文化內容等新興領域。推動成為「超大體量的消費大國」,是經濟長遠轉型的核心戰略。

《文匯報》引述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4.5兆元(人民幣,下同),年增5.3%。新型消費如新能源車、智慧家電、數位內容、IP產品快速興起,「中國遊」、「中國購」風潮亦持續升溫,成為全球產業鏈的重要驅動力。

擴內需穩增長 抵禦外部風險

從全球比較來看,大陸居民消費佔GDP比重(約39.6%)仍明顯低於中等收入(52%)與高收入國家(58.7%)平均水準。為提振內需、補齊結構短板,中國政府正加快出台系列短期刺激與長效機制並重的消費政策,包括3月發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及《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計畫(20252027)》等。

鼓勵消費已成大陸現階段發展經濟的主旋律,圖為上海東方商場一隅。圖/取自搜狐網

鼓勵消費已成大陸現階段發展經濟的主旋律,圖為上海東方商場一隅。圖/取自搜狐網

各地也積極響應,如安徽提出多層次提振消費,全方位補齊民生短板方案。在名為《安徽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當地聚焦八面向提出30條具體舉措,包括政府透過補貼、稅費減免提升居民收入與消費能力;推廣新興消費,引導傳統消費升級;鼓勵外省市遊客赴皖旅遊消費;提升商業基礎設施、優化營商環境,補足消費服務。

北京則提出聚焦夜經濟加文旅融合、活化城市夜生活的方案;北京市政府發布《夜京城》推薦指南、夜間消費地圖,結合22個「地標」、73個「打卡地」、34個生活圈推廣,打造具文化體驗的夜經濟生態。同時,延時開放北京的博物館圖書館;在簋街、華熙LIVE、五棵松、胡同等地以「夜遊、夜食、夜購、夜娛」強化體驗等等。

北京夜生活中,簋街是個連外籍人士都知的地方。圖/取自新京報

北京夜生活中,簋街是個連外籍人士都知的地方。圖/取自新京報

深圳部分,則以多元並舉,聚焦銀髮市場與社區電商創新,從兩大軸心發力:一是提出《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鼓勵發展老年助餐、居家床位、適老化改造、社區养老服務站等;二是推廣社區團購、即時零售、直播電商、循環電商,打造社區嵌入式消費體系,並以直播月/購物季等方式聚焦當地消費場景。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消費升級是大勢所趨,「與發達國家的消費水準差距,就是我們的成長空間」。

消費新動能:綠色轉型與數位創新

此外,「新型消費」正在加速替代傳統動能,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已達50.2%,推動「以舊換新」成為智慧與綠色並進的新亮點。另方面,人工智慧、數位零售、社群媒體導購、首發經濟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也正為中國內需注入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大陸亦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7月初明確下一步改革路徑,目標在於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提升整體市場效率,釋放更大內需潛力。

超大市場吸引全球企業加碼投資

中國正以超大規模市場與數位化生態吸引全球企業持續投資。外企高層普遍表示,中國不僅是關鍵市場,更是創新與合作的試驗場。

在內需強勁與消費升級趨勢下,《文匯報》稱,多家外資企業加速中國布局。歐萊雅(L'Oréal)中國總裁蘭珍珍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美妝創新高地,公司多項新品與包裝設計均源自中國市場需求;半導體公司安森美(Onsemi)副總裁克奈費爾(Marcus Kneifel)亦指出,中國消費者對新技術的高度接受度促使公司將中國經驗應用至其他國家。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