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戰略競爭升溫與供應鏈安全意識高漲之際,美國高階官員、國防產業代表與矽谷創投人士日前齊聚底特律,出席「再工業化2025」高峰會,主張重建美國製造業與軍工實力,推動一場橫跨科技、國防與政治領域的「再工業化」運動。
重振製造業與國防實力 產官學凝聚戰略共識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此次峰會由密西根州製造業新創公司 Atomic Industries 主辦,執行長斯洛多夫(Aaron Slodov)為共同發起人之一。他曾於2023年發表《科技產業主義者宣言》,呼籲美國從過度依賴軟體與金融,回歸實體製造與工業基礎建設。
峰會今年吸引約1200人到場、逾1.6萬人線上參與。這次會議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科技愛好者,他們把推動美國製造業發展視為一項莊嚴的愛國使命。
會場現場展示從飛行船、空中計程車、電動卡車到人型機器人的各式新科技,吸引矽谷創投與傳統製造業者參與。國防科技公司Anduril 創辦人拉奇(Palmer Luckey)甚至透過一具穿著夏威夷襯衫與假髮的人型機器人進行演說,引發現場熱議。
Here's the moment where @PalmerLuckey interrupted @ashleevance at Reindustrialize to ask:
— REINDUSTRIALIZE SUMMIT (@reindsummit) July 20, 2025
"How many people in the audience would buy an American made computer if it was 20% more expensive?"
The full clip is a great distillation of his thinking on the opportunity. https://t.co/aEvFdAxyBx pic.twitter.com/77qsvBJ52d
國防與創投攜手 打造高科技「新藍領」製造經濟
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透過影片致詞警告,美國若無法建立快速量產武器的體系,將失去國防與經濟競爭力。他強調「時間緊迫」,呼籲產官學三方聯手恢復製造韌性。
海軍部長費倫(John Phelan)在現場直言,美國造船產業面臨「掏空危機」,已無力支撐必要的海軍艦隊規模,呼籲軍民整合力量打造可持續的造艦能力。
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的幕僚長暨國務院顧問尼德漢(Mike Needham)指出,在「俄羅斯掌控原物料、中國壟斷製造」的地緣格局下,美國不能繼續依賴僅由「麥肯錫(McKinsey)顧問公司與DoorDash外送平台」撐起的經濟模型,必須重拾實體生產與風險承擔的創業精神。
投資公司 137 Ventures 合夥人賈瑞特(Christian Garrett)也表示,參與製造業投資如今成為創投圈中的新「身份象徵」,不僅具備道德號召力,也能創造高科技、藍領、高薪的就業機會。
從抗議到反思 美國如何再工業化?
儘管川普政府高官如小企業管理局局長洛夫勒(Kelly Loeffler)、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出席支持,主辦方強調峰會具有跨黨派性。拜登政府前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副顧問辛格(Daleep Singh)也到場發表演說。
但活動也遭遇質疑。團體「工程師反對種族隔離」(Engineers Against Apartheid)在場外抗議,批評Palantir軟體被用於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硬體新創公司Reliable Robotics執行長羅斯(Robert Rose)則在LinkedIn發文直言:「我們從沒離開製造業,哪來的『回歸』?」
主辦人伯恩斯坦(Gregory Bernstein)回應,再工業化不只是軍事與經濟議題,更關乎「如何為人民創造有尊嚴、有實質貢獻的工作。」他說:「如果你只能讓人民炒幣、看Netflix、點Uber Eats,那你其實什麼都沒提供。」
What is the disconnect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 REINDUSTRIALIZE SUMMIT (@reindsummit) July 20, 2025
In this live Spotlight Talk at @reindsummit, @FilArons, CEO of @DiracInc, explains how engineering teams work inside 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 (PLM) systems, while manufacturing teams rely on… pic.twitter.com/GDqyrqM5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