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18日報導,中國大陸將於9月在北京舉行抗日戰爭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週年紀念活動,並計劃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與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共同出席閱兵式,引發外界關注三方可能藉機舉行高峰會。此舉不僅標誌著北京對二戰歷史觀的重新定位,也反映習近平試圖藉歷史紀念活動重塑與中美俄三邊關係的新契機。目前普丁已表態出席,川普的動向就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據報導,儘管川普此前屢次批評中國對美國貿易逆差與毒品問題負有責任,但隨著中美近期達成多項貿易協議,美方已逐步撤回原先對中國課徵的高額關稅,取而代之的是10%對等加徵關稅,並針對中方出口芬太尼前體(Fentanyl precursor)的問題持續協商。美中雙方互有釋善意,中方也在近日解除對稀土出口的限制,美國則放寬部分高端晶片銷售給中國的禁令。
在這樣的氛圍下,北京有幾項明確動機,希望藉邀川普出席閱兵活動,達成外交與政治上的多重目標。
首先,是打造一場中美俄三方領袖同台的國際畫面。中國知名民族主義學者金燦榮近日在接受上海媒體《觀察者網》專訪時表示:「如果川普總統參加9月3日閱兵,與習近平和普丁並肩而立,將釋出強烈正面的和平穩定信號。」他強調,從1941年到1945年,中美曾是對抗日本軍國主義的盟友,如今正是重申這段歷史合作的契機。
其次,藉由紀念活動強調二戰中中美共同抗日的歷史情誼,有助於重新定位兩國關係基礎,模糊當前對抗性敘事。儘管中共在抗戰期間角色有限,主力為國民黨部隊,但近年中共對這段歷史的態度逐漸轉向包容,並將二戰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呼應俄羅斯的歷史論述,深化中俄共同記憶。
第三,北京藉此釋放善意,營造對美合作氛圍。在中美關係因貿易、科技、安全議題長期緊張的背景下,邀請川普可視為試圖重啟對話的一環。
第四,閱兵本身也具有對內維穩的政治功能。面對經濟成長乏力與內部不滿情緒升溫,民族主義與歷史記憶能短暫凝聚民心。閱兵儀式可成為展現國家力量與政治正當性的宣傳工具。
第五,北京若成功邀請川普訪華,並安排與普丁、習近平同場,等同於掌握國際議程與話語權。與西方主導的多邊峰會不同,北京可藉此主場優勢設定議題、控制訊息,有利於塑造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領導地位。
此外,美國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日前訪問中國,亦為中美科技交流帶來一絲曙光。黃仁勳形容中國市場「龐大且充滿創新」,並透露出發前已與川普通話,獲得祝福。他更在媒體訪問中表示:「世界足夠大,能容納兩位強者共存。」
然而,這場「三方會晤」是否成真仍存變數。政治學者宋文笛指出,儘管川普向來偏好以個人魅力進行「強人外交」,但他更傾向主導場合、不願作為他人舞台的一部分。宋文笛表示:「中國可能會邀請川普,但川普不太可能接受。雖然他想成為歷史上重要人物,但他會希望這場會晤發生在美國土地上,而不是成為習近平派對上的一角。」
而北京方面,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回答日本《共同社》記者提問時,也不願對邀請川普參加九月閱兵一事予以證實,但也未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