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民進黨政府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坐困愁城、屢談屢挫,淪為「一讓再讓」的局面。追根究柢,問題不僅在於台灣缺乏與美國「硬碰硬」的談判籌碼,更嚴重的是,民進黨政府對川普式談判的本質全然誤判,毫無對應策略,甚至在開場前就主動交出底牌,落入被動困局。
首先,川普作為典型的交易型領導人,其談判策略向來充滿侵略性與算計性。其一是「極限施壓」,透過主動升高衝突強度,營造談判對手不接受條件將面臨極高代價的氛圍。其二則是「無限博弈」,例如設定關稅10%為待遇底線,但不輕易釋出,除非對方讓出重大利益,即使釋出後,也會藉故反覆威脅取消,以操控談判進程。這種輪番施壓、持續加碼的談判模式,本質上是「強者耍無賴」,目的是拖垮對手耐力與意志,逼其在最後崩潰妥協。
未戰先降 反被認為台灣是軟柿子
遺憾的是,民進黨政府對此策略不僅毫無準備,甚至早早自棄談判立場,陷入「未戰先降」的自我綁縛狀態。在任何正式談判開始之前,民進黨便急於討好美方,先是無條件同意台積電赴美設廠,金額高達1600億美元,毫無對價交換;再者,表達善意宣稱未來將主動提高國防預算至GDP的至少3%,已嚴重壓縮台灣其它支出;相較年初,新台幣主動升值已達13%,為亞洲之最,損及出口競爭力。這些舉措原應作為談判籌碼,卻反被民進黨當作政治表忠的投名狀,結果是,美方得其所求之後,反而認為台灣是軟柿子,更加予取予求。
當台灣獻上晶片與軍費,美方不會就此滿足。接下來川普還會按照其「極限施壓」與「無限博弈」兩大策略,還可能要求台灣開放更多農肉產品、鬆綁管制,以及更多的經濟政治讓步,包括成立「主權基金」對美的大量投資、對美國波音客機的購買、阿拉斯加天然氣輸送管線的參與興建,以及更多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佈局,都是可能。民進黨政府一再以為只要展現誠意,就能換來華府的友善,卻忽略了「誠意」在川普不講武德的交易型談判中毫無意義,「利益讓渡」才是川普願意聽的真正語言。
那麼,為何民進黨會這般卑躬屈膝?根源在其意識形態的桎梏。長期奉行「台獨」與「反共」立場,使其與中國大陸關係徹底破裂,自毀地緣平衡戰略。當兩岸劍拔弩張,民進黨只能將所有命運綁在美國身上,幻想華府能在台灣遭遇危機時全力介入。這種對美依賴,不僅讓其在談判中失去底氣,更使其喪失判斷力與自主性。
無籌碼又缺戰略 將輸掉台灣主權和利益
外交談判,重在攻守兼備。若無實力對等,就須有籌碼運籌;若無籌碼,就更需策略與耐心。但民進黨政府既不敢與美方角力,也缺乏長遠戰略,只會一次次以讓利換短期政治光環。最終輸的,不是賴清德及民進黨這些當權者,而是全體台灣人民的主權與利益。
回頭想想,賴清德與民進黨天天高喊的「主權獨立」,有多麼虛假與可笑。民進黨政府對美談判的潰敗,正是一場「沒有策略,只剩投誠」的悲劇,哪裡有什麼獨立的主權而言,對美國有的只是「謙卑再謙卑!屈膝再屈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