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配遭追討除籍證明引民怨 羅文嘉:許多陸配不了解法律

民進黨要求陸配補繳大陸除籍證明引起民怨,至今仍有1290人失聯,專案完成進度遙遙無期。圖為5月舉行的「挺陸配、反迫害」遊行活動。圖/中央社
民進黨要求陸配補繳大陸除籍證明引起民怨,至今仍有1290人失聯,專案完成進度遙遙無期。圖為5月舉行的「挺陸配、反迫害」遊行活動。圖/中央社

民進黨政府要求1.2萬名陸配及其子女繳交大陸除籍證明,連已經獲得中華民國身分證的民眾也不放過,讓陸配及民團多次公開抗議政府打壓特定族群。對此,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今天(18日)稱,許多陸配不了解法律,20、30年來沒自覺未完成法律程序,政府當然有責任,現在的目標就是協助他們完成法律程序。

陸配除籍專案上路至今引起不小民怨,出現擾民、霸凌特定族群嫌疑的質疑聲音,大陸國台辦指出,此專案讓陸配花費精神、時間、錢財,只為多年來從未要求過的一紙證明,此舉是在欺壓陸配。

羅文嘉今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政府相關措施是為了協助陸配,完成法律所要求的程序,少數人若碰到特殊狀況,海基會都在協助中。

羅文嘉說,很多當事人不了解法律,20、30年來無自覺法律程序未完成,當然政府有責任;羅文嘉話鋒一轉稱,政府一方面尊重人民的感受、人民的權益,另一方面也須兼顧法律的公平性,在這在過程中都十足謹慎解決相關案例的問題。

羅文嘉指出,依中華民國法律規定,不得同時擁有兩岸兩地的戶籍,必須放棄對岸戶籍,才能取得中華民國的戶籍,在民國93年修法前取得的,必須在6個月之內完成補正程序「雖然已過20幾年,但法律條文仍在,所以政府的目的是要協助這些未能依照法律規定完成補正程序的人,才有這樣的措施。」

羅文嘉稱,政府的目的是協助這些已經入籍,取得中華民國國籍,但尚未完成法律要求的人進行完整程序,從專案開始實施到現在,完成的比例相當高「當然也有少數人,最後選擇放棄中華民國國籍,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

對於陸配專案進度,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16日指出,已繳付除籍證明的有6569人,具結或延期者,以及待在海外已列冊註記者總共4287人,專案執行人數達89.4%,部分陸配仍處於失聯狀態,目前尚未尋獲,或未主動與主管機關聯絡的還有1290人。

國台辦近日批評,在台定居落戶的陸配族群是台灣社會的重要成員,也都是台灣人的家人,在不同工作上為台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結果卻遭民進黨當局區別對待、蓄意打壓,綠營暴露台獨本性,口中的民主、人權都是騙人的。

國台辦表示,民進黨當局刻意針對陸配,在早已超過「追訴期」的情況下,限期要求他們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是典型的違法濫權、與民為敵。

對此,陸委會則稱,單一身分制度由《兩岸關係條例》規定,若違反並不存在執行期或追訴期的問題。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