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中國砸數百億美元衝刺AI強權 地方扶植、開源技術雙引擎並行

《紐時》認為中國在政府扶持及開源技術雙引擎帶動下,未來將成AI超級強國。而據報導,今年6月阿里巴巴最新開源「通義千問3」向量模型Qwen3-Embedding登頂榜首,成為近期大陸最受歡迎的開源大模型。圖/取自搜狐網
《紐時》認為中國在政府扶持及開源技術雙引擎帶動下,未來將成AI超級強國。而據報導,今年6月阿里巴巴最新開源「通義千問3」向量模型Qwen3-Embedding登頂榜首,成為近期大陸最受歡迎的開源大模型。圖/取自搜狐網

去年7月,美國OpenAI封鎖了中國對其AI(人工智慧)系統的使用,引發中國加速發展本土產業。如今一年過去,《紐約時報》發文指出,在國家資源全面投入下,中國本土AI模型如DeepSeek、阿里巴巴的Qwen系列,逐步在全球舞台上嶄露頭角,突顯其AI產業的快速崛起。

AI版的「中國製造2025

中國政府推動AI產業政策,堪稱AI版的「中國製造2025」。從基礎建設、晶片設計、工程人才、到政策融資,全面鋪設AI發展路線。官方投入大量資金資助超大規模伺服器與雲端基礎建設,並向中芯國際、華為等企業注資,研發可替代NVIDIA(輝達)的AI晶片。同時,大學與研究機構則獲政府資助,與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科技巨頭展開合作。

《紐約時報》指出,在資訊審查限制下,中國也建立「主流價值語料庫」,支援AI訓練過程。地方政府亦積極響應。以杭州為例,打造「夢想小鎮」AI園區,提供初創公司高達250萬美元的補助,並協助安排辦公與住宿。AI新創公司Deep Principle創辦人賈浩軍表示,地方扶持大幅降低創業風險,助其專注於AI化學研究。

杭州打造的「夢想小鎮」AI園區,提供初創公司高達250萬美元補助,並協助安排辦公與住宿。圖/取自新浪

杭州打造的「夢想小鎮」AI園區,提供初創公司高達250萬美元補助,並協助安排辦公與住宿。圖/取自新浪

面對美國對先進晶片的出口限制,中國科技公司則大舉擁抱開源技術,如阿里巴巴、百度、華為等企業開放自研模型原始碼,允許全球開發者使用與修改。字節跳動則投入逾110億美元建設AI基礎設施,並釋出部分技術架構。

阿里巴巴也投入龐大資源發展AI,圖為其杭州總部。圖/取自新浪網

阿里巴巴也投入龐大資源發展AI,圖為其杭州總部。圖/取自新浪網

報導說,開源策略不僅協助中國突破封鎖,也對外建立技術影響力。美國AI創投人士Kevin Xu形容,這些開源模型如同「科技界的大麥克」,正逐步建立中國的科技軟實力。

然而,中國AI產業也面臨挑戰。過去政府過度投入人臉辨識,未及時轉向生成式AI,導致資源配置僵化。此外,華為與中芯國際的晶片尚無法全面取代輝達產品,產能也受限。RAND智庫研究員指出,AI技術快速演進,需政策靈活應對,否則恐失先機。

在全球戰略層面,美中的AI競爭也日益升溫。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說,這不僅是技術之爭,更是民主與威權兩種治理模式的較量。中國透過開源策略反制封鎖,並意圖在全球AI格局中發聲,成為「威權AI」的代表。

目前,中國AI技術在新興市場獲得青睞,部分國際企業如沙烏地阿美與匯豐銀行,已採用中國模型作為解決方案。不過,包括捷克、德國與義大利等國,已針對中國模型的資料安全展開調查,顯示中國AI「出海」之路仍充滿挑戰。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