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理擬取消每年2個公共假期 盼削減國家債務提振經濟

法國總理巴魯提議刪除2個公共假期以提振經濟。圖/取自France 24《YouTube》官方頻道
法國總理巴魯提議刪除2個公共假期以提振經濟。圖/取自France 24《YouTube》官方頻道

法國總理巴魯(François Bayrou)周二(15日)提出《2026年預算案》,計畫取消2個公共假期,以削減國家支出並控制債務危機。此舉引發法國國內強烈爭議。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巴魯建議取消「復活節星期一」及5月8日(紀念二戰歐洲戰場盟軍勝利日)等2個公共假期,以增加民眾工作日並提振經濟。他形容法國每年五月有多個假期,已經使得該月像是「滿是洞的瑞士奶酪」,但仍強調願意聽取其他建議。

巴魯認為,法國作為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正面臨被債務「壓垮」的「致命危險」,目前估計法國國家債務每秒增加5000歐元(約台幣17.5萬元)。根據預算案,法國需削減438億歐元(約台幣1.53兆元)開支,目標將財政赤字從去年(2024年)的5.8%降至明年(2026年)的4.6%,並於2029年前降至3%以下。

其他措施包括凍結明年公共支出、取消富人稅收優惠及裁減公務員數量,同時回應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要求,增加2026年國防預算35億歐元(約台幣1225億元),2027年再增30億歐元(約台幣1022億元)。

巴魯取消公共假期的提議立即引發爭議。極右派國民聯盟(RN)批評此舉攻擊法國歷史與勞工權益,綠黨領袖通德利耶(Marine Tondelier)則痛惜紀念反納粹勝利的日子不再是假期。極左派「不屈法國」(LFI)領袖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揚言將推翻巴魯政府,國民聯盟領袖勒龐(Marine Le Pen)則指責巴魯「攻擊勞工與退休者,而非削減浪費」,誓言若不修改計畫將再次發動不信任投票。

巴魯在演說中站在標有「真相時刻」的講台前,強調政府決心「改變現狀」以恢復財政健康,即使面臨不信任投票風險,他仍稱削減假期是「基本算術」,以應對巨額財政缺口。

巴魯自去年12月接任總理,前任總理巴尼耶(Michel Barnier)因推動更嚴苛的預算案,遭國民聯盟及左翼政黨反對,導致政府因不信任投票倒台,這是1962年以來首次。現今法國議會因去年夏季的提前選舉,分裂為三大對立陣營,難以合作。若巴魯政府再次倒台,馬克宏將面臨選擇新總理或任命技術官僚政府的困境,兩者均可能難以獲得議員支持。

馬克宏目前民調支持率低於25%,外界要求他在2027年任期結束前提前下台的聲浪高漲,但他堅決拒絕。分析指出,若議會持續僵局,法國可能再次陷入政治危機。

經濟學者表示,法國作為歐元區重要經濟體,其財政政策對歐洲及全球經濟有深遠影響。取消公共假期可能短期刺激生產力,但若引發大規模抗議或政府倒台,可能加劇歐洲經濟不確定性,影響貿易及投資。巴魯的預算案即將於秋季提交議會表決,其結果將決定法國政局走向,並對歐洲經濟格局產生連鎖效應。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