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輪前起落架+牽引鈎!大陸殲-50首款六代艦載機曝光

大陸殲-50隱形戰鬥機是未來解放軍主力艦載機。圖/取自搜狐網
大陸殲-50隱形戰鬥機是未來解放軍主力艦載機。圖/取自搜狐網

一張關於大陸殲-50戰鬥機的照片在網路上引發一陣轟動,照片中明顯可見前起落架的「牽引鈎」結構。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不僅僅是設計元素,意味中國即將推出全球首款具備上艦能力的第六代戰鬥機。

艦載機與陸基戰鬥機在設計和用途上的差異是在起降和著艦操作,牽引鈎的存在至關重要。殲-50在測試階段就裝備這一結構,顯示與生俱來便是為航母服務的。早期的殲-35原型機並沒有相應的設計,直到明確艦載定位後才開始加裝相關設備。

再看殲-50的整體設計,戰機採用無平尾、無垂尾、無鴨翼的獨特布局,是氣動設計的一次重大突破。設計不僅能降低雷達散射截面積,提升隱形能力,還通過可動翼尖和二維矢部向量噴嘴有更高效的控制,傳統的設計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符合現代戰爭需求的布局。

殲-50的進氣道設計,充分規避傳統隱形技術可能導致的雷達反射問題。這種新型的進氣方式,結合大陸在隱形塗層領域的最新進展,進一步增強戰機在多種戰場條件下的生存能力。

陸殲-50戰鬥機的照片中明顯可見前起落架的「牽引鈎」結構。圖/取自搜狐網

陸殲-50戰鬥機的照片中明顯可見前起落架的「牽引鈎」結構。圖/取自搜狐網

殲-50的面世將改變西太平洋的海空戰鬥格局。美軍的F/A-XX項目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尚未有實際的原型機飛行。中國大陸的殲-50已經在試飛中,並曝光艦載特徵部件。這顯示大陸在艦載戰鬥機的發展上有長足的發展,可能在2030年前實現六代艦載機的部署。

未來「福建號」航母能夠搭載殲-35和殲-50兩種不同任務類型的戰鬥機,形成密切配合的攻防體系。這種組合不僅將擴大打擊範圍,還有不同戰機之間的高度互補。

殲-35可以執行中短程作戰任務,殲-50負責更遠距離的打擊任務。這種「海空並行」的作戰模式,勢必會提升大陸解放軍海軍的整體作戰能力,從而有效對抗美軍及其盟友的威懾。此次殲-50的曝光,蘊含的不僅是技術實力的展示,還有從戰略層面傳遞出的威懾信號。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