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新年度《國防戰略報告》公布前夕,華府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9日發表報告,建議全面撤離目前駐台約500名美軍訓練人員,理由是此舉具有高度挑釁性,並違反美方過去「不在台部署美軍」的長期承諾。報告呼籲,台灣應發展自我防衛能力,美國應轉為提供技術與間接支援,避免因台海衝突而被捲入一場不符合核心利益的戰爭。
該報告長達近30頁,由美國國防部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前顧問卡德威(Dan Caldwell)與軍事分析主任卡瓦納(Jennifer Kavanagh)共同撰寫。報告指出,五角大廈應基於現實主義和克制的大戰略原則,保護重要國家利益出發,調整美國全球軍事態勢。
報告認為,對美國全球軍事態勢的評估應關注四個優先事項:保衛國土、防止關鍵地區出現競爭對手、將負擔轉移給盟友和夥伴、保護美國經濟安全。
作者指出,美國在東亞的軍事態勢應重新調整,以平衡中國軍力並保護美國利益為重點。報告強調,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部署過於前線化,尤其在台灣、日本、菲律賓等地部署過於接近中國沿岸,一旦衝突爆發,這些部隊難以存活,反而可能升高區域軍事緊張與衝突風險。
針對台灣,報告強調,美方雖未正式承諾防衛台灣,但長期以來的軍事合作讓台灣過度依賴美國,致使國防投資不足。雖然台灣近期有增加軍費預算,但報告批評仍遠未達應有水準。報告建議台灣應推動「豪豬戰略」,透過佈設地雷、短程防空飛彈與反艦飛彈等高效防衛系統,加強自身戰力,使敵軍即使在無美軍協助下亦難以輕易奪島。
報告明確主張撤出在台500名美軍教官,停止進行可能刺激中方的部署,轉由美國本土或第三地點進行必要訓練。報告警告,台灣問題類似烏克蘭情勢,美國過去在北約擴張的承諾曾激化俄羅斯反應,應避免在台重蹈覆轍。
報告亦對美軍整體印太部署提出改革建議,包括削減駐韓美軍人數從28,500人降至約1萬人,理由是韓國不願授予美軍緊急應變權,可能在台海衝突中拒絕配合。此外,報告建議將部分沖繩駐軍轉移至關島與第二島鏈,加強潛艦、遠程轟炸與後勤支援能力,轉向分散與具存活力的部署模式。
報告主張美國應從前線後撤,由台灣、日本、菲律賓、南韓等夥伴承擔更多自我防衛責任。美國的角色應以平衡中國、保護自身核心利益為主,避免陷入代價高昂且非必要的戰爭。報告所揭示的戰略轉向,預料將引發華府內部關於對台政策與區域軍事部署的激烈辯論。
對此,根據中央社報導,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防安全高級顧問坎西恩(Mark Cancian)表示,美國政府「非常不可能」(very unlikely)減少駐台美軍數量,並強調防衛台灣已是國防部長赫格塞斯的首要戰略重點。
印太安全研究所專家馬明漢(Michael Mazza)指出,台海緊張源於北京拒絕尊重台灣民主,非因美方支持,撤離美軍教官無助降溫,反恐削弱嚇阻力。他強調美軍協助台灣建立自我防衛能力,對區域穩定關鍵。
目前為止,美國政府從未證實駐台美軍的具體人數,前海軍少將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則建議將駐台美軍擴至1000人,並推動台灣國防支出在2028年前達GDP 5%,強化反介入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