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活路!遊覽車駕駛抬棺抗議 怒批交通部新制「壓垮生計」

新北市遊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9日號召遊覽車駕駛到交通部外陳情,抗議政府研擬強制裝駕駛身分識別設備政策,工會理事長許景翔(圖)致詞表達立場訴求。圖/中央社
新北市遊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9日號召遊覽車駕駛到交通部外陳情,抗議政府研擬強制裝駕駛身分識別設備政策,工會理事長許景翔(圖)致詞表達立場訴求。圖/中央社

為保障民眾乘車安全,交通部預告自2026年起,遊覽車全面加裝「駕駛身分識別設備」,引發基層駕駛的強烈反彈。新北市遊覽車駕駛職業工會日前到交通部前抬棺抗議,象徵生計遭政策斷送,現場氣氛一度緊張,警方出動維安並舉牌警告,防止衝突發生。

這項制度是來自交通部今年5月修正的《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規定自明(2026)年1月起,核准載客人數20人以上的遊覽車,須安裝具備駕駛身分辨識與資料傳輸功能的設備,目的是掌握工時、減少疲勞駕駛,降低大型車禍的發生率。

不過,駕駛們普遍不買帳。工會理事長許景翔表示,新制根本未與中小車隊協商,實施後會變相轉嫁設備與管理成本,形同「圖利廠商、壓垮駕駛」。他批評,補助每車僅2000元,遠不足以支應安裝與後續維運費用,現場駕駛則痛批:「要我們多花錢,還得被監控,這不是保障,是整肅。」

不少駕駛情緒激動,高喊「還我活路」,強調政府若未改善長工時與低報酬現況,裝再多設備也無法真正提升安全。工會指出,交通部只想藉由技術手段管控駕駛,卻從未檢討排班機制與業者責任,才是根本錯置焦點。

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則回應,此系統非強制指定硬體,業者可採App登入方式上傳資料,且已有逾千輛遊覽車先行安裝,運作穩定。對於駕駛疑慮,交通部預計年底前舉行說明會,協助中小業者與工會進一步了解政策內容。

不過,全國遊覽車公會理事長魯孝亞則支持新制,認為可有效掌握駕駛工時,防止過勞駕駛,有助提升整體行車安全。近年多起重大車禍皆與駕駛過勞有關,不能再任由人力管理真空延續。

有駕駛則在臉書留言指出,設備只是形式,無法真正減輕他們的工時與工作壓力。「一天還是開12小時,裝什麼設備也只是變成監控工具。」凸顯勞資的對立,以及駕駛薪資問題。

此場景也令人聯想近年來發生的大型車事故,2017年2月13日晚間,一輛蝶戀花遊覽車在國道5號南港系統交流道轉彎時翻車,造成車上33人喪生。當時就有人指司機疑似疲勞駕駛釀禍。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