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以色列-伊朗停火背後:國內政治烈焰再燃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據Gzero Media 7月1日報導,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為期12天的衝突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停火後暫告一段落。雖然短暫的軍事交鋒與川普的強硬言論引發關注,但這場衝突的平息並未帶來真正的和平,反而在以色列、伊朗與美國三國國內點燃新的政治爭鬥。停火後,各國領袖面臨的挑戰從戰場轉向國內政治舞台,內部矛盾與外部壓力交織,形勢複雜。本文將探討這場衝突如何影響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以及川普的政治處境,並分析其國內挑戰與未來走向。

以色列:納坦雅胡的暫時喘息與長期危機

以色列在這場衝突中取得顯著軍事成果,納坦雅胡的領導地位因此獲得短暫鞏固。三週前,其聯合政府瀕臨崩潰邊緣,但對伊朗核設施的轟炸行動,以及成功爭取美國加入行動,使其國內支持率顯著提升。一項民調顯示,70%的以色列民眾支持對伊朗的軍事行動,納坦雅胡的選舉民調也隨之上升。這場軍事勝利為他贏得政治資本,特別是在下次選舉前至2026年秋季,他暫時獲得喘息空間。

然而,納坦雅胡的挑戰遠未結束。加薩衝突持續進行,50名以色列人質仍未獲釋,這成為國內政治的焦點。民眾要求解決人質危機的呼聲高漲,而納坦雅胡的右翼聯盟夥伴反對與哈馬斯達成任何協議,這與公眾及川普的期待相左,形成進退兩難的局面。前美國外交官、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阿倫·大衛·米勒(Aaron David Miller)指出,納坦雅胡被右翼盟友、公眾意見及川普的壓力三方夾擊,政治處境異常複雜。

此外,納坦雅胡仍面臨貪腐審判的威脅。以色列司法部門對高層官員毫不手軟,前總理奧爾默特(Ehud Olmert)曾因受賄入獄16個月,顯示納坦雅胡的司法風險並非空談。雖然伊朗行動的成功為其增添光環,但加薩問題與司法壓力將持續考驗其領導力。

伊朗:哈梅內伊的脆弱與求存之道

伊朗在衝突中遭受重創,其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地位顯得更加脆弱。衝突暴露伊朗軍事上的弱點,核設施遭到嚴重破壞,領空控制權喪失,甚至對以色列的回擊效果甚微。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地堡炸彈」攻擊進一步削弱其軍事能力,伊朗僅以對卡達美軍基地的象徵性空襲作為回應,且據報事先通知川普,顯示其無力大規模報復。

倫敦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伊朗專家瓦基爾(Saram Vakil)表示,哈梅內伊在衝突後「絕對處於弱勢」。他在停火後首次公開講話中宣稱伊朗「重創美國」,但其蒼老的形象與躲藏地堡的傳聞削弱了其領導威信。為穩定政權,伊朗當局採取慣用手段:大規模逮捕、處決與軍事部署,以壓制潛在的民間反抗。然而,經濟停滯與國際孤立長期侵蝕哈梅內伊的公信力,重建民眾支持成為艱難任務。

儘管如此,哈梅內伊仍有生存空間。伊朗革命衛隊(IRGC)對其忠誠,核設施雖受損但未完全喪失功能,根據一通被攔截的通話顯示其仍有部分運作能力。86歲的哈梅內伊正加速制定接班計畫,以確保政權延續,但其領導地位的脆弱性無疑加劇。

美國:川普的謹慎平衡與國內分裂

在美國,川普以有限的軍事行動避免了重大傷亡,成功將衝突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雖然初期情報對伊朗核設施損害程度的評估不一,但無美軍陣亡與伊朗溫和的回應使川普得以宣稱行動成功。然而,這場軍事行動未能在國內引發團結效應。一項CNN/SRSS民調顯示,僅44%的美國民眾支持對伊朗的空襲,川普的整體支持率維持在低40%,顯示這場行動對其政治影響有限。

維吉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薩巴托(Larry Sabato)指出,美國民眾普遍反對進一步捲入中東衝突,甚至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內部也警告,過度介入可能「撕裂國家」。川普因此採取謹慎策略,避免過分投入以色列與伊朗的緊張局勢。他公開讚揚納坦雅胡為「戰士」,並強調伊朗核威脅已被消除,但情報官員未完全認同其「徹底摧毀」伊朗核設施的說法,顯示實際損害程度仍存爭議。

川普的挑戰在於維持國內支持的同時,避免被中東局勢拖入泥淖。薩巴托認為,川普不會試圖成為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式的戰爭與和平領袖,而是專注於國內議題,以免因外交失誤損害其政治資本。

區域影響與未來展望

以色列與伊朗的停火為中東局勢帶來短暫緩解,但其國內後果卻為三國領袖帶來新挑戰。對以色列而言,納坦雅胡的軍事勝利為其贏得喘息空間,但加薩問題與司法審判的壓力使其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伊朗的哈梅內伊則面臨政權穩定與經濟困境的雙重考驗,需在內外壓力下尋求生存之道。美國的川普則必須在國內分裂與國際承諾間尋求平衡,避免重蹈前總統拜登(Joe Biden)的覆轍。

衝突的結束並未帶來真正的和平,而是將焦點轉向國內政治戰場。各國領袖需應對民眾期望、內部反對力量與國際壓力的複雜互動。未來幾個月,納坦雅胡是否能解決人質危機、哈梅內伊能否穩固政權,以及川普如何在不捲入更大衝突的情況下維持影響力,將決定三國政治格局的走向。

以色列與伊朗的12天衝突雖以停火告終,但其政治餘波在三國國內持續發酵。納坦雅胡的短暫勝利掩蓋不了加薩與司法的長期挑戰;哈梅內伊的脆弱地位迫使其採取強硬手段以維穩;川普則在國內分裂中謹慎行事,避免過度介入中東事務。這場停火並非終點,而是各國領袖國內鬥爭的新起點。隨著國際局勢與國內壓力的交織,三國政治領袖的下一步行動將深刻影響中東的未來穩定與全球地緣政治格局。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