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AI浪潮席捲商界:企業如何搶占生成式AI制勝先機?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正以驚人速度重塑全球商業版圖,推動業務效率飛躍,同時對傳統商業模式發起挑戰。根據KPMG 2025年調查,78%的企業高層認為生成式AI將在未來三至五年內成為最具影響力的技術,顯示其對企業的深遠影響。對民營企業而言,關鍵不再是是否導入AI,而是如何在這場變革中找到「勝出之道」。本文以生成式AI時代的競爭策略為核心,探討企業如何在效率提升、商業模式創新與風險管理中脫穎而出。

效率革命:AI重塑業務流程

生成式AI在業務效率提升上的潛力無與倫比,尤其在重複性高但具智力需求的任務中。例如,調查、模擬分析與文件修正等任務,生成式AI可將作業時間縮減至原來的十分之一。這為民營企業解決白領生產力低下的長期問題提供了契機,特別在金融業,AI能優化監管報告、法律合規與併購分析,同時提升成果品質。

然而,效率提升需仰賴穩健的AI治理框架。企業必須確保數據安全與倫理合規,避免因過度依賴AI而引發風險。例如,學術界已利用生成式AI簡化文獻檢索與翻譯,降低語言壁壘,但企業應用時需謹慎管理數據隱私。只有在嚴謹的控制下,AI才能真正成為效率革命的引擎。

商業模式變革:從擁有到共享

生成式AI不僅提升效率,更驅動商業模式轉型。不同產業的變革速度各異,例如零售業可能快速轉向AI驅動的推式服務,而製造業則因硬體限制進展較緩。早稻田商學院教授根來龍之教授指出,企業需辨別「快速變革」、「緩慢變革」與「穩定不變」的產業特性,精準制定策略。

汽車產業是典型案例。生成式AI與機器人技術結合,推動「汽車智慧化」,如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的興起。KPMG預測,車輛開工率將從現行的5%以下大幅提升,未來所有權將從「擁有」轉為「共享」,利用AI匹配技術實現高效資源配置。這不僅顛覆傳統汽車銷售模式,也為地方高齡化與勞動短缺問題提供解方。

零售業正從「訂單式」走向「預測服務」,AI可依消費者習慣自動配送必需品,改變顧客關係模式。金融業則透過機器人顧問(Robo-Advisor)為缺乏投資知識的客群提供智能化服務,但傳統服務仍需並存,企業應靈活應對多元需求。

善惡兩面:AI的風險與活用

生成式AI降低了語言與技術門檻,開啟全球化機遇,但也帶來風險。根來龍之強調,企業需培養識別善意與惡意使用者的能力。例如,AI生成的契約書或多語言會議記錄雖便利國際化,但也可能被用於假訊息或詐騙。企業需建立嚴格的AI治理框架,確保AI應用符合倫理規範。

全球化應用需考量文化差異。民營企業在國際化時,需理解不同市場的規範與商業慣例,避免過分依賴AI而忽略人際信任。根據Recruit Management Solutions調查,41.2%的生成式AI使用者認為AI提供「有意義的答案」,顯示其在跨文化溝通的潛力,但技術無法完全取代人文洞察。 

破壞性創新:新創與大企業的協作

生成式AI推動的破壞性創新為新創企業提供舞台。這些企業因靈活性高,能快速試錯,探索新市場與價值觀。大企業可透過與新創合作,加速創新。例如,製藥業的大企業與AI創藥新創合作,縮短研發週期並提升成功率。

民營企業在開放創新方面面臨挑戰。許多企業設立企業創投(CVC),但成功案例稀少。根來龍之建議,企業需培養「橋接者」,這些人既理解公司文化,又能接納外部創新。此外,高階管理者如首席數位官(CDO)或首席AI官(CAIO)需克服「非我發明」(NIH)症候群,推動外部技術快速導入。

管理者的新角色:從監督到引領

生成式AI改變了管理者的角色。根據Indeed Recruit Partners 2025年報告,生成式AI可自動化會議記錄、報表生成與進度監控,節省管理者時間。未來管理者需聚焦高價值任務,如動機管理、變革引領與關係構築。41.2%的受訪者認為AI能提供「無偏見的回答」,顯示其在決策支援的潛力,但最終決策仍需管理者的人性判斷。

管理者需培養變革適應力,成為「學習型領導者」。報告指出,未來管理者需為團隊創造「持續學習」的文化,鼓勵員工接受AI驅動的業務變革。此外,管理者需深入理解員工個性與需求,提供個人化激勵,確保團隊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保持高績效。

經營者的決策力:洞察變革速度

生成式AI時代,經營者需具備敏銳的變革感知力。根來龍之強調,經營者應假設「變革可能更快發生」,避免被保守思維誤導。例如,建設業若能預測AI機器人技術的進展速度,便可提早布局新業務模式。KPMG調查顯示,近半數美國企業高層預期AI將在一年內顯著改變業務,凸顯全球對變革速度的共識。

經營者需從外部學習,透過異業交流或商學院課程拓展視野。民營企業常因內部培養的經營者缺乏多元視角,難以應對快速變革。成功的經營者需為假設「下注」,並靈活調整策略,確保企業在AI浪潮中保持競爭力。

生成式AI正重塑企業競爭格局,帶來效率提升與商業模式創新的雙重機遇。民營企業若要勝出,需在效率與創新間找到平衡,同時強化風險管理與協作能力。與新創合作、建立AI治理框架、提升經營者與管理者的決策力,將是關鍵策略。生成式AI時代的勝利,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如何以人為本,將技術轉化為持續的商業價值。企業唯有勇於擁抱變革,才能在這場全球競賽中搶占先機。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