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520談話時宣布台灣將成立主權基金,引起各界議論。經濟部長郭智輝昨(22日)在立院備詢時指出,此時設立主權基金是理想時刻,美國是AI發展的最大市場,若從現在開始關注、投資,對後續加碼很有幫助;不過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有央行高層批評,主權基金投資追求高報酬,但也承受高風險,國際金融市場數年就會發生大變化,屆時變動若影響主權基金甚鉅,到時誰能承擔此責任?
郭智輝、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昨赴立院經濟委員會處理預算凍結案,郭智輝表示,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出來後,政府研討未來發展策略,台灣雖在AI邊緣應用不容小覷,但如今美國是發展AI研究的最大市場,若在AI發展初期便關注、投資,有助於後面再加碼,現在設立國家主權基金的時機非常適合。郭智輝提到,現在台灣的國發基金、台杉公司是投資國內新創,主權基金則是因應海外市場發展而對國外地區投資。
郭智輝認為,外部環境和專業是決定主權基金是否賺錢的重點,他相信台灣有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政府也會訂定專法,由專責管理機構負責。
央行副總裁嚴宗大先前表示,主權基金不適合由外匯存底無償撥用,對此,高仙桂指出,若主權基金是挪用外匯存底,會採有償方式,非無償調用;而外匯存底、歲計賸餘、發債等三種方式都有可能成為基金財源,不過目前還須待行政院開會商議後決定。
據央行統計,台灣4月外匯存底餘額達5828.32億美元,達史上新高,僅次於大陸、日本與瑞士,排名全球第4。央行指出,這些是台灣人民共同賺進的外匯,央行只是協助管理,外匯存底主要功能是穩定外匯市場、調節國際收支,投資要以安全、流動性高為原則,不宜承擔高風險,央行主張,可比照新加坡、南韓,主權基金財源由政府發債或四大基金部分委託為主,外匯存底若有償撥付給主權基金,比重不宜太高。
央行前總裁彭淮南以前被問到主權基金問題時,就直言絕不可無償撥用,彭淮南比喻,央行外匯存底如同公司的營運資金,主權基金類似累積盈餘,他雖不反對成立主權基金,不過政府一定要有有明確機制和專法,而主權基金需要專業操盤人,這不是央行可以勝任的事情。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央行高層指出,很多主權基金都會到別國炒股,某國主權基金就曾來台炒股,央行還特別要對方分批進入台股,避免台股、台幣劇烈波動,主權基金目的便是追求高報酬,但也因此承受高風險,國際金融市場每隔數年就有大波動,屆時台灣主權基金若受到衝擊,不知道誰有能力承擔此責任,政府想靠主權基金賺錢,但最好不要把主權基金看成萬能。
《聯合報社論》今天(22日)也提到,國發會4個月前才向立法院提出沒必要成立主權基金,結果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與郭智輝赴美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後,賴清德就馬上下令成立主權基金,各部會便髮夾彎開始研議方向,根本是黑箱獨裁決策,而郭智輝明言主權基金要拿來投資美國AI,外界也質疑賴清德是響應「讓美國再次偉大」。
文章指出,主權基金多年來僅停留在討論的背後原因,就是虧損情況誰能擔責任,基金設立後,未來負責的管理機構,要制定專法由專門機構負責,其上還要有督導單位,央行曾表明不適合擔任此角色,未來將由國發會擔任或是可能發債籌組基金的財政部負責;不過國發會先前管理國發基金時爭議不小,其中投資如興及聯合再生都碰壁,最後還被立院調查。
文章續指,國發基金與民間合資的台杉公司,投資績效也被批評不明顯,部分個案出現虧損,還收取遠高於行情的管理費,引起討論,而大眾關注主權基金是否能創造合理收益,而操盤的專人是否能逃脫政治酬庸任命,避免成為被人詬病的另類「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