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拓展東南亞市場 至少5家中資企業擬赴新加坡上市

新交所(圖)表示,可為中資企業提供通往全球的「門戶」。圖/翻攝自CNA YouTube頻道
新交所(圖)表示,可為中資企業提供通往全球的「門戶」。圖/翻攝自CNA YouTube頻道

面對全球貿易緊張局勢,部分中資企業正加速佈局東南亞市場。根據路透報導,至少有5家來自中國與香港的企業計劃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於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GX)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雙重上市或增資配股。新交所表示,可為中資企業提供通往全球的「門戶」。

知情人士透露,這些企業包括一家中國能源公司、一家醫療集團,以及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生技公司。由於計劃尚未最終敲定,消息人士均要求匿名,並未透露具體公司名稱。

此舉可望為近年缺乏大型掛牌案、交易量低迷的新加坡交易所(SGX)帶來提振。儘管新交所對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等收益型商品一向具吸引力,2024年迄今僅完成4宗IPO,遠不及區域競爭對手香港交易所(HKEX)的71宗新上市案。

中國銀河證券旗下中國銀河國際投資銀行(CGS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主管蘇杰生(Jason Saw,暫譯)表示,隨著美中貿易戰升溫,中資企業正積極尋求進軍或擴張東南亞市場,並將新加坡視為理想的上市跳板。

蘇指出,自從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加大貿易施壓後,許多企業紛紛湧向新交所,諮詢上市計劃。

新交所全球銷售與承銷部主管德溫(Pol de Win)表示:「未來數年乃至數十年,中資企業連結全球的門戶角色將愈發重要。新加坡正是其中一個關鍵門戶。無論是貿易還是商業活動,選擇在新加坡掛牌,將成為關鍵一環。」不過,德溫未具體說明中國與香港企業的掛牌計劃。

蘇透露,CGS目前正協助至少兩家中國企業,最快於今年赴新加坡上市。他並未透露企業名稱。另有消息指出,部分中國與香港公司透過在新加坡首次上市,最多可募資約1億美元。

長期以來,對有意海外上市的中資企業而言,新加坡並非首選。相比之下,香港因獲北京支持,加上當地機構與散戶投資人對中國品牌較為熟悉,仍佔有優勢。不過,隨著美中關係升溫,北京強化與東南亞關係,也促使部分中企提升區域布局,資本市場顧問指出。

此波在星掛牌規劃亦與新加坡政府2月宣布的資本市場振興措施有關。新加坡當時表示,將對首次掛牌企業提供20%稅務回饋,並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下一階段改革方案。

安永(EY)亞太地區IPO主管蔡偉榮(Ringo Choi)表示,這些政策將有助提升企業對新加坡IPO市場的興趣。他指出,新加坡在政治穩定與地緣政治中立方面具備優勢,對企業而言具有相當吸引力。

不過,多數市場觀察人士仍認為,新加坡在短期內難以在掛牌數量上追趕香港。某新加坡跨國軟體公司執行長指出,當地投資人較為保守,加上上市門檻較高,是主要限制。他說:「應該讓企業,特別是科技公司,更容易在此掛牌。畢竟本區域大多數新創總部都設在新加坡,這裡理應成為它們上市的首選。」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