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陰影籠罩坎城市場 電影業謹慎應對 如常運作

歷屆坎城影展常以紅毯星光聞名,但真正的核心其實是這場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圖/取自Festival de Cannes臉書
歷屆坎城影展常以紅毯星光聞名,但真正的核心其實是這場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圖/取自Festival de Cannes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提出對外國製片課徵100%關稅的構想,雖曾在業界引發短暫震盪,但隨著初步衝擊消退,今年坎城電影市場仍如常運作。買家與賣家在不確定氛圍中持續洽談,整體氣氛轉為審慎觀望。儘管政策走向未明,美國依然是參展規模最大的國家,持續主導交易量與市場影響力。多數業者則期望,川普振興本土產業的承諾,最終能落實為具體可行的產業支持措施。

路透報導,本屆坎城電影市場於5月14日開幕,預計持續至21日。雖然歷屆坎城影展常以紅毯星光與遊艇派對聞名,但真正的核心其實是這場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來自產業各層級的專業人士齊聚一堂,洽談片商買賣與合作案。

今年市場預計將吸引來自140多國、超過15,000名與會者,與去年的創紀錄規模相當。儘管美方政策變動引發疑慮,美國仍是所有參展規模最大的國家。

《好萊塢報導》(The Hollywood Reporter)歐洲分社社長羅克斯波羅(Scott Roxborough)指出,獨立電影產業仍深受疫情與2023年好萊塢雙重罷工影響,業者在資源投入與交易決策上更加謹慎,也使坎城市場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代表美方在市場中活動的「美國館」(American Pavilion)表示,預期關稅議題將會在討論中被提及,但不會安排專門座談。館長暨創辦人席斯克(Julie Sisk)說:「我們仍在釐清這項政策對整個產業可能帶來的影響。」

位於柏林的獨立發行公司m-appeal負責人卡爾德隆(Cinthya Calderon)則表示,關稅消息「當下確實令人震驚」。她指出:「目前看來,大家雖不至於完全忽視這件事,但普遍想法是:『好吧,事情就是這樣。』反正現在一切都還沒有定論。」

費城獨立發行商Breaking Glass Pictures執行長沃夫(Rich Wolff)也表示:「沒有人知道這會如何發展。」他的公司每年引進多部外語片,去年並在美國製作約15部影片。

沃夫指出,他希望川普政府提出振興美國本土電影業的口號,最終能轉化為具體的經濟誘因。「我希望,既然政府想把拍片帶回美國,就應該比照歐盟與英國的做法,提供適當支持給那些真正需要、也值得扶助的業者。」

市場氛圍也受到去年幾部獨立電影成功的激勵,包括《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與橫掃奧斯卡的《阿諾拉》(Anora),以及國際內容在串流平台上的強勁表現。

此外,市場上也正出現創新模式。影視投資平台Republic的影業主管伊瑟利斯(Marc Iserlis)則指出,這些獨立電影的成功顯示,觀眾已不再滿足於翻拍與續集,也反映出疫情過後「去全球化」的氛圍正逐漸轉變。

伊瑟利斯目前負責領導Republic新成立的電影融資部門,該部門允許影迷直接投資創作者專案。他表示,這種模式為動盪中的影視產業開闢出全新的資金來源。他說:「這提供了一種第三種新路徑,是有別於富豪投資人與傳統片廠合約之外的另類融資選項。」

儘管政策前景未明,來自全球的電影業者仍試圖在坎城市場中尋找應變之道,從內容策略到資金模式,在不穩定的國際環境中維持電影產業活力與國際間的交流。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