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4月2日,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宣布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徵收高達145%的關稅,引發中美貿易與地緣政治衝突急劇升溫。在此背景下,關鍵礦產的供應鏈問題浮上檯面,成為全球關注焦點。這些礦產對電動車(EV)、太陽能板及數位化技術至關重要,而中國大陸主導其全球供應,並將其「武器化」作為對抗美國的利器。美國試圖透過外交與國內政策重組供應鏈,但其「非脫碳」立場為此增添不確定性與挑戰。本文將深入探討中國大陸的策略、美國的應對措施,以及這場爭奪戰對全球經濟安全與脫碳目標的深遠影響。
中國大陸的供應鏈霸權
中國大陸在關鍵礦產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24年數據,中國大陸在稀土與石墨的採掘、精煉與加工中佔全球80%以上市場份額,鋰與鈷加工達60%。其優勢來自低勞動成本、技術領先、政府補貼及寬鬆環境監管。然而,內蒙古巴彥淖爾礦區的稀土開採導致放射性廢棄物污染(Nayar, 2021),凸顯環境代價。
針對川普關稅,中國大陸以出口管制回擊。日本綜合研究所(JRI)報告顯示,2025年2月4日,中國大陸對鎢、碲、鉍等稀有金屬實施許可管制;4月4日,對釤、釓等七種稀土對美出口幾乎停止。此舉延續拜登(Joe Biden)政府時期對半導體礦產的限制,顯示中國大陸將關鍵礦產作為外交籌碼。
中國大陸的「武器化」策略強化影響力。路透社(2025年4月23日)報導,中國大陸要求韓國企業避免將含稀土產品出口美國防務企業。IEA數據顯示,稀土在新能源技術中的用量是傳統能源的六倍,全球依賴使其握有強大籌碼。出口審查不透明,許可耗時數月,影響產業穩定性。
全球依賴中國大陸構成風險。隨著脫碳與數位化加速,關鍵礦產供應安全成為經濟安全核心議題。中國大陸的限制不僅衝擊美國,也波及歐洲、日本,迫使各國尋求供應鏈多元化。
美國的供應鏈重組努力
美國積極透過外交降低依賴。JRI報告指出,川普政府與烏克蘭簽署協定,以軍事援助換取稀土資源,2025年4月30日達成「復興投資基金」協議。另,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的調查,格陵蘭擁有150萬噸稀土儲量,僅次於中國大陸的4400萬噸。這也是引發川普政府想收購併吞格陵蘭的動機之一。
外交行動引發爭議。格陵蘭問題導致與丹麥關係緊張,丹麥拒絕美國收購提議。美國與剛果民主共和國協商鈷供應,但剛果東部武裝衝突,如「3月23日運動」,增添不確定性。
國內方面,2025年3月20日,川普動用《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 DPA),為礦產加工提供融資。相較拜登政府2022年促進鋰、鎳生產,川普聚焦軍事用途稀土,如戰鬥機磁石,而非電動車電池礦產。
重組努力受限。外交合作面臨地緣風險,DPA資金集中軍事礦產,未能涵蓋新能源需求,難全面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限制供應鏈重組進展。
「非脫碳」政策的挑戰
川普政府「非脫碳」政策與全球脫碳趨勢背道而馳。2025年1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廢除《通膨抑制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的電動車補貼。該法曾提供3690億美元稅收優惠,要求電池礦產避開中國大陸。政策終止衝擊需求,國際貨幣基金(IMF)數據顯示,2023至2025年鋰價格從每噸50萬美元跌至10萬美元。
政策限制重組進展。IEA預測,2040年鋰與鎳佔關鍵礦產60%,美國忽視這些礦產,難破中國大陸壟斷。氣候壓力或迫使政策調整,但美國在新能源競爭中已落後。
長期風險加劇。中國大陸領先電動車與太陽能板市場,美國若重組遲緩,恐失關鍵產業競爭力。經濟安全風險上升,可能削弱全球氣候治理領導力。
日本與全球的應對策略
日本面臨相似依賴風險,需獨立應對。JRI建議,日本政府支援礦產開採,與歐洲、東南亞合作多元化供應鏈。2024年,日本為清潔能源汽車提供1460億日元補貼,刺激需求,支持礦產產業。
全球供應鏈脆弱。瑞典電池公司Northvolt因缺乏低成本礦產,2025年3月破產,凸顯歐洲依賴。若中國大陸收緊出口,新能源產業受創,電動車與太陽能板發展受阻。
日本與歐洲需合作,研發低礦產依賴技術,如新型電池材料,並建立跨國供應聯盟,開發東南亞、非洲礦產,分散風險。
擴大國內新能源需求至關重要。日本的電動車補貼顯示決心,但需更大規模。透過政策激勵,全球可支持礦產產業成長,增強供應鏈韌性,抵禦中國大陸壟斷。
2025年4月2日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引發的中美關鍵礦產爭奪戰,不僅是貿易衝突的延伸,更是未來經濟安全與全球脫碳目標的關鍵博弈。中國大陸利用供應鏈優勢「武器化」礦產,美國以軍事為重的重組策略因「非脫碳」政策而受限。日本與全球其他國家需在這場角力中尋找平衡,透過政策支持、國際合作與市場拓展,推動關鍵礦產供應鏈的多元化與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否則,中國大陸的壟斷地位將持續威脅全球經濟與環境的未來,留下難以彌補的戰略缺口。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