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當前世界正處於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深刻轉型的關鍵時刻,保護主義、民粹主義與大國競爭交織,衝擊著既有的國際秩序。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教授作為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重要推手,以其對全球經濟與發展的深入洞察聞名。他在2025年4月22日的公開對話中,針對當前全球亂局提出獨到見解,特別聚焦中國大陸的崛起與西方國家的角色轉變。本文以薩克斯教授的觀點為核心,探討誰將主宰新的全球秩序,分析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通膨挑戰與成長潛力,並評估其在多極化世界中的影響力。
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的劇變
薩克斯教授指出,當前全球正經歷「有生以來最重大的地緣政治變動」,保護主義與民粹民族主義侵蝕全球化成果。他特別提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多國實施的大規模關稅政策,特別是針對中國大陸的措施,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混亂。俄烏戰爭與中國大陸在非洲等地區的積極參與,顯示地緣政治博弈已從經濟合作轉向國家安全優先。
他批評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政策,認為2014年的政權更替帶有明顯的美國介入痕跡,稱其為「暴力政變」,並指出許多歷史學家支持此觀點,儘管意見分歧。薩克斯認為,美國推動北約東擴的舉動激怒了俄羅斯,導致地緣緊張加劇。這種局勢顯示,新的全球秩序可能不再由單一強權主導,而是進入多極競爭時代。
薩克斯長期關注全球經濟不平等,特別是極端貧窮與氣候變遷的挑戰。他在2025年最近的對話中提到,美國的貿易政策未能解決國內製造業就業問題,反而因關稅政策引發市場動盪。例如,川普推行的對等關稅在實施初期即因股市與債券市場反應劇烈而暫停,顯示其經濟策略缺乏可持續性。
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與挑戰
薩克斯高度評價中國大陸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認為其40年來通過勤奮勞動與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顯著成長。他提到,中國大陸已佔據全球造船業90%的比重,顯示其工業實力的領先地位。此外,中國大陸的人口紅利雖將在世紀末下降至10億以下,但其技術創新與基礎設施投資仍具競爭力。
他反對將中美貿易視為「零和遊戲」,強調雙方合作帶來雙贏。薩克斯以矽谷企業在中國大陸的製造業布局為例,指出美國從中獲得低成本消費品,而中國大陸則吸收了技術與服務收入。這種互利關係顯示,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不僅改變自身命運,也重塑全球分工格局。
儘管中國大陸經濟表現強勁,薩克斯也關注其面臨的通膨與外部壓力。他指出,美國的關稅政策與貿易戰可能推高全球商品價格,間接影響中國大陸的出口導向經濟。2025年的市場反應顯示,川普的關稅計劃因金融市場反彈而暫停,凸顯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潛在破壞性。此外,薩克斯特別提到台灣問題,認為美國對台灣的承諾(例如表示將保護台灣)可能讓台灣政客誤判形勢而宣示獨立,激化與中國大陸的緊張關係。他引用哈佛大學教授葛來儀(Graham Allison)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論,警告若中美誤判意圖,可能引發衝突,呼籲通過謹慎對話避免台海危機升級。
多極化世界的展望與路徑
薩克斯主張,當前世界已進入多極化時代,美國、中國大陸、俄羅斯與印度成為主要力量中心。他提到,歐盟若能整合其27國經濟(總值約20萬億美元)與法國核武能力,或將成為超級強權。然而,美國對自身霸權的執著使其難以接受多極現實,導致外交政策僵化。
他提倡通過聯合國強化多邊合作,特別是通過安理會制定安全協議,以解決俄烏衝突等問題。薩克斯建議,烏克蘭應採取奧地利1955年的中立模式,同時確保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安全需求,這樣才能實現持久和平。他認為,多邊主義是避免大國衝突的關鍵,包括台海問題在內的熱點需依賴外交解決,而非軍事對抗。
薩克斯預測,西方特別是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將逐漸減弱,這與其單邊主義政策有關。他批評美國退出《反彈道飛彈條約》 (ABM Treaty)、《開放天空條約》(Treaty on Open Skies)與《中程核力量條約》(INF Treaty)等,顯示其對國際規則的忽視。根據他的觀察,美國過去百年來主導的單極世界已難以維持,轉而進入中美競爭為主的雙極或多極格局。針對台海,薩克斯拒絕接受衝突宿命,強調中美若能合作,將為台灣與區域穩定帶來和平前景。
傑弗里·薩克斯教授的分析顯示,新的全球秩序正從單極轉向多極,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與美國的單邊政策成為關鍵變數。儘管通膨、地緣衝突與台海緊張帶來挑戰,薩克斯仍對多邊合作充滿信心,認為中美若能克服誤解,將共同主導未來。全球社會需摒棄霸權思維,通過聯合國等平台推動和平與發展,才能應對氣候變遷、貧窮與安全等共同挑戰。新的時代已來臨,誰能適應並領導,將決定人類的未來走向。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