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美中貿易戰再燃:中國大陸畜牧業影響有限的真相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在4月初開始推行對等關稅政策,重燃美中貿易戰火。根據日本農畜產業振興機構(ALIC)的分析,美國對多國農產品實施高關稅,對日本畜牧業造成顯著衝擊。然而,中國大陸媒體顯示,儘管對等關稅加劇,美中貿易摩擦對其畜牧業的影響相對有限。本文結合ALIC報告及《世界經濟評論IMPACT》的資料,探討中國大陸畜牧業的應對策略與影響,揭示其背後的結構性因素與長期潛力。

中國大陸畜牧業的結構韌性

中國大陸畜牧業在全球貿易中地位穩固,內需市場的龐大規模有效緩解對等關稅的衝擊。2024年,中國大陸肉類消費量約9,000萬噸,豬肉佔比超60%,遠高於其他國家。ALIC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對美國市場的畜牧產品出口僅佔總產量的不到2%,對等關稅的影響因此有限。國內需求的穩定性不僅為產業提供了堅實後盾,也支撐了養殖企業在全球貿易動盪中的穩健運營。

近年,中國大陸積極開拓東南亞、非洲及歐洲市場,降低對美國的依賴。ALIC數據顯示,2024年對東盟的肉類出口量達150萬噸,較2020年成長40%,而對美國的出口僅佔總量的5%。即使美國市場因關稅萎縮,中國大陸可迅速轉向其他地區,維持出口穩定。此外,與中東及拉美地區的貿易協定談判也在加速,進一步分散市場風險。

中國大陸畜牧業的供應鏈高度自給自足,尤其在飼料與養殖技術方面。ALIC報告提到,中國大陸大豆進口雖部分依賴美國,但2024年美國大豆佔比降至25%以下,巴西與阿根廷成為主要來源。國產飼料作物的推廣,如玉米與大豆種植面積的擴大,進一步強化供應鏈的獨立性。同時,飼料添加劑的國產化進程也顯著降低對進口原料的依賴,確保關稅壓力下生產成本的穩定。

對等關稅的具體影響

美國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高達145%的對等關稅,推高了進口美國畜牧產品的成本。然而,中國大陸對美國牛肉、豬肉的進口量有限,2024年美國牛肉僅佔總進口量的10%,遠低於澳洲(45%)與巴西(30%)。消費者可輕易轉向其他來源國,市場替代性強,減輕了關稅的衝擊。此外,中國大陸高端牛肉市場的成長,促使國內養殖企業提升品質,國產牛肉的市場比重穩步上升。

對等關稅可能影響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加工肉製品出口,2024年出口額約5億美元,佔總出口的3%。ALIC報告指出,這些產品因關稅失去價格競爭力,但中國大陸企業已轉向中東與東南亞市場,預計短期內可彌補損失。同時,中國大陸積極參與國際食品展覽,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新興市場的買家,長期來看將進一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對等關稅可能引發進口飼料與肉類價格上漲,帶來通膨壓力。中國大陸政府透過價格管控與補貼政策穩定市場,2024年豬肉價格波動幅度控制在5%以內,遠低於2019年非洲豬瘟期間的30%。儲備肉投放、養殖補貼以及物流補貼的結合,確保市場供應充足,避免價格劇烈波動。這些措施不僅穩定了消費者信心,也為養殖戶提供了穩定的經營環境。

中國大陸畜牧業的應對策略

中國大陸加速推進畜牧業現代化以應對對等關稅。ALIC報告顯示,2024年智慧養殖技術普及率達40%,較2020年成長15個百分點。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優化飼養管理,降低單位成本約10%。例如,智能監測系統可精準控制飼料投放與疾病預防,顯著提升養殖效率。這些技術進步不僅減少對進口飼料的依賴,也增強了國產畜牧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中國大陸透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框架,鞏固與亞洲及大洋洲的合作。《世界經濟評論IMPACT》指出,中國大陸在貿易戰中保持冷靜,專注於非美市場的談判。2024年與東盟的農產品貿易額成長20%,畜牧產品佔比顯著提升。此外,中國大陸與非洲國家的農業合作項目,如養殖技術轉讓與基礎設施投資,為畜牧產品開闢了新市場,進一步分散貿易風險。

中國大陸政府實施多重政策支持畜牧業穩定。《世界經濟評論IMPACT》提到,中國大陸在第一期川普政權時積累了貿易戰經驗,2025年進一步完善政策工具箱。針對飼料價格波動,政府推出定向補貼、稅收減免及低利貸款,確保養殖戶獲利能力。同時,市場監管與反壟斷措施防止價格哄抬,保障消費者利益。這些政策不僅穩定了國內市場,也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資金與信心。

長期展望與全球影響

對等關稅促使中國大陸畜牧業加速轉型,長期來看或將提升其全球競爭力。ALIC報告指出,中國大陸養殖企業正加大對綠色養殖與可持續發展的投資,例如採用低碳飼料與循環農業模式。這些舉措不僅符合國際市場對環境友善產品的需求,也為中國大陸畜牧業贏得了更多國際認可,特別是在歐洲與東南亞市場。

中國大陸畜牧業的穩健表現對其他新興市場具有示範效應。《世界經濟評論IMPACT》分析,中國大陸在貿易戰中的冷靜策略與多元化市場布局,為其他依賴單一市場的國家提供了借鑑。隨著全球供應鏈重組,中國大陸有望在畜牧業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推動區域貿易協定的深化。

然而,貿易戰的長期影響仍存在不確定性。若美中對抗持續升級,全球農產品市場可能面臨更大波動。中國大陸需持續投資於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以確保畜牧業在未來挑戰中的穩定性。同時,與其他國家的農業技術交流將進一步增強其供應鏈韌性。

美中對等關稅為中國大陸畜牧業帶來挑戰,但其影響遠低於外界預期。穩定的內需市場、多元化的出口策略與自給自足的供應鏈,使畜牧業展現強大韌性。ALIC報告與《世界經濟評論IMPACT》顯示,中國大陸透過技術升級、國際合作與政策支持,有效緩解關稅衝擊。未來,隨著全球貿易格局重塑,中國大陸畜牧業有望在挑戰中尋求新機遇,進一步鞏固其全球影響力,為其他產業提供寶貴借鑑。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