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TikTok生死一線間:地緣政治下的科技霸權爭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一款短影音App的命運,牽動著中美科技戰最敏感的神經。2025年1月,美國網球名將高芙在澳網晉級後,在鏡頭上寫下「R.I.P TikTok USA」,彷彿要為這款在美國經營多年的應用程式敲響喪鐘。然而,僅僅幾天後,情況逆轉,就任總統不久的川普給予TikTok75天寬限期,暫時挽救了它在美國的命運。

這戲劇性的轉折,正是TikTok在美國五年顛簸之旅的縮影。這不僅是一家科技企業的生存故事,更是中美科技戰下,國家安全、言論自由與經濟利益交織的複雜博弈。

TikTok在美崛起與影響力

截至2025年,TikTok在美國擁有約1.166億月活躍用戶,預計到2029年將成長至1.352億。更驚人的是用戶黏著度,美國用戶平均每天在TikTok上花費約52分鐘,高於所有其他社交媒體平台。

TikTok早已不僅是娛樂工具,更成為重要的經濟平台。數據顯示,2023年TikTok幫助美國小企業主們創造了150億美元的收入,88%的小企業主通過該平台實現了收入成長。

2025年上半年,TikTok美國站電商交易總額(GMV)累計突破54.47億美元,佔全球總GMV的22%,相當於印尼和越南兩大東南亞核心市場的總和。

在文化層面,TikTok也重塑了美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從舞蹈挑戰到「#TikTokMadeMeBuyIt」的消費趨勢,從《一剪梅》的海外走紅到各種中國網路熱梗的傳播,TikTok已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非正式橋樑。

封殺令下的法律與政治博弈

TikTok在美國的命運始終與地緣政治緊密相連。2024年4月,時任總統拜登簽署「不賣就禁用」法案,要求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在270天內將TikTok出售給非中國企業,否則將在2025年1月19日後在美國被禁用。

這項法案的依據是《保護美國公民免受外國對手應用控制法案》(PAFACA),其核心是給TikTok 270天的緩衝時間,讓其進行自身數據剝離,完全脫離中國的數據存儲,並接受美國行政機構的檢查。

2025年1月17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出裁決,支持美國政府要求字節跳動出售其在美國的TikTok業務,否則將面臨禁令。法院認為,政府的行動主要針對所有權結構而非內容本身,並未侵犯用戶的第一修正案權利。

然而,就在TikTok於1月18日至19日一度停止在美服務後,劇情出現反轉。1月20日,川普在宣誓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當天簽署行政令,給予TikTok「不賣就禁用」法律75天寬限期。

川普對TikTok態度的轉變令人玩味。他在第一任期內曾對TikTok採取強硬立場,但在2024年6月1日卻在TikTok上開設個人帳號,獲得約1500萬粉絲。

雙公司結構的妥協方案

2025年9月25日,川普在白宮批准TikTok繼續在美國經營,但條件是必須採用創新的「雙公司結構」。

根據該方案,TikTok美國業務將被拆分為兩個實體:由字節跳動全資持有的TikTok美國公司,繼續負責日常商業運營;以及一家新設立的由美方控股的合資公司,專門負責數據安全、內容審核及監管事務。

在數據安全方面,美國用戶的數據將完全在本地存儲和處理,由甲骨文負責託管,禁止跨境流動。TikTok的核心推薦算法也將在美國接受監管,確保透明度與合規性。

這一安排既保留了字節跳動的商業利益,又確保美國政府與本土資本對平台核心數據環節的實際控制,可視為中美科技摩擦下的一種「平衡解法」。

禁令背後的深層矛盾

TikTok爭議的核心是國家安全與言論自由的衝突。美國政府擔憂,作為一家中國公司,字節跳動可能被迫遵循中國法律,向政府提供用戶數據。TikTok則反駁稱,禁令侵犯了用戶的第一修正案權利。

在最高法院的聽證會上,有法官對政府的立場表示質疑,詢問是否可以採取更溫和的措施來應對安全問題,例如限制數據收集或向用戶發出警告,而不是直接禁止整個應用程式的使用。

更深層次看,TikTok爭議反映了現有法律框架在應對快速發展的技術時的滯後性。法律專家指出,當前法律框架往往是滯後的,難以適應新興技術帶來的挑戰,單一的、反應式的監管措施可能抑制創新和創作者經濟的蓬勃發展。

TikTok事件也顯示了科技全球化與數據本地化之間的緊張關係。在數位邊界日益加固的時代,TikTok作為一個全球平台,必須適應各國不同的數據安全和算法監管要求。

創作者經濟與社會影響

TikTok禁令討論中常被忽略的是對創作者經濟的潛在衝擊。對許多內容創作者和小企業而言,TikTok不僅是社交平台,更是展示與銷售產品的重要舞台。

TikTok的算法能夠精準地將產品推薦給感興趣的用戶,推動購買行為。有研究指出,TikTok對黑人的小型企業和創作者尤其重要,這個平台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和文化的空間,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壁壘。

如果TikTok被禁,許多創作者將失去主要的收入渠道,面臨失業的風險。而小型企業也可能失去一個重要的客戶接觸渠道,特別是那些缺乏資金進行昂貴廣告的創作者。

雖然Instagram Reels和其他替代平台存在,但它們無法複製TikTok所帶來的獨特優勢。TikTok的短影片格式和算法推薦機制使其在用戶參與度上表現出色,許多用户在TikTok上獲得的娛樂和信息體驗是其他平台難以複制的。

未來前景與不確定性

儘管「雙公司結構」暫時化解了TikTok的危機,但未來依然存在諸多挑戰。美國政府可能將「雙公司+本地化監管」模式推廣到更多中國企業,形成新的監管標準。

同時,不同國家對數據安全和算法的監管要求不一,TikTok及其他跨境平台需在多國規則中尋找平衡點。一旦中美關係再度緊張,TikTok的合規路徑仍可能遭遇政策風險。

對於字節跳動而言,放棄對TikTok美國業務的完全控制無疑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相比完全退出美國市場,這已是最不壞的選擇。

川普政府對TikTok的態度,也反映了其在對華政策上的實用主義取向,即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盡量保留美國消費者的選擇和企業的經濟利益。

TikTok在美國的命運,彷彿是中美關係的溫度計。從全面封殺到雙公司結構的妥協,顯示兩國經濟深度融合下的對抗與合作並存。

未來,隨著科技與地緣政治交織更加緊密,會有更多企業面臨類似TikTok的困境。而TikTok開創企業讓渡部分數據和控制權,以換取市場准入與商業持續的「妥協式共存」模式,或許將成為跨境科技企業在大國博弈中的新生存手冊。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