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文雅牧場產出的4批雞蛋被檢驗出「芬普尼」代謝物超標,估計約有15萬顆蛋受影響,農業部指恐是「環境污染」所致。根據公布的雞蛋編碼,這些雞蛋來自籠飼環境。動保團體對此表示,台灣至今仍有70%的產蛋母雞一輩子被關在窄小的格子籠裡,天天被迫與自己的糞尿為伍,使其無法展翅、清理寄生蟲等,在蚊蟲孳生下,蛋農就會透過驅蟲效果良好的「芬普尼藥物」消毒,不排除因此導致藥物殘留的情況。
農委會(現為農業部)於2022年起實施雞蛋噴印編號政策,要求在特定通路如超商、超市、量販店等販售的洗選雞蛋,必須噴印溯源資訊,以提升蛋品衛生安全管理,讓消費者能夠追溯雞蛋的來源畜牧場、包裝日期以及母雞的飼養方式。
雞蛋噴印可分為溯源編碼、包裝日期與生產方式代號,其中生產方式可透過尾端英文字母區分為,「O」有機、「F」放牧、「B」平飼、「E」豐富化籠飼,以及最大宗生產方式的「C」一般籠飼。本次抽驗出芬普尼超標雞蛋的噴印溯碼編號為I47045-251023C,即是籠飼蛋。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院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台灣至今仍有70%的產蛋母雞一輩子被關在窄小的格子籠裡,天天被迫與自己的糞尿為伍,籠飼不只造成母雞緊迫、體弱,且會讓雞糞堆積,因此容易孳生大量蚊蠅、寄生蟲等,也寄生在母雞身上。
陳玉敏指出,而農民為了驅蟲還是只能使用環境用藥,甚至選用含芬普尼成分的藥物,因為雞鴨對於藥物的代謝很慢,容易在蛋中殘留,導致芬普尼雞蛋事件再度爆發。但政府早在2017年就正式公告,作為殺蟲劑使用的芬普尼不可以使用在家禽。呼籲從源頭改善,逐步淘汰籠飼。
陳玉敏質疑,不止芬普尼藥殘蛋,乃卡巴精、馬杜拉黴素、拉薩羅等各種抗生素藥物殘留屢見不鮮,台灣每年雞蛋產量高達80至88億顆,但政府的末端抽驗比例不到百萬分之一,也就是每年只有約5000顆蛋的抽驗比,如此低的抽驗比,卻仍時常驗出各種藥物殘留蛋,這樣的雞蛋要如何吃得安心與心安?
養雞協會副理事長林漢章則說,芬普尼不可使用在蛋雞上,這是雞農都理解的事情,因此也不會去使用,且若要除蟲,也會透過合法方式進行,再加上這次的檢測殘留量極低,推估係因環境污染所致,民眾無需對雞蛋安全產生顧慮。
農業部也指出,這次檢驗出的芬普尼最高含量0.03ppm,且第一時間派員前往出事的蛋雞場檢驗場內飼料、雞籠、雞蛋等項目,皆未檢出芬普尼成分,推估與民國108年傳出的單一蛋雞場檢測出芬普尼情況類似,可能係因「環境污染」所致,不過,一切仍需以地方主管機關追查後的事證為主。
農業部說,芬普尼從未核准用於經濟動物,且台灣92%蛋雞場為傳統形式,僅以帆布、布簾遮蔽,容易與外部接觸,所以,如果周邊農田使用該藥物,就有可能連帶影響蛋雞場內部。
芬普尼是一種常用於殺蟑螂、跳蚤、螞蟻的殺蟲劑,因為效果好、對蟑螂和跳蚤特別有效,所以被廣泛應用在家用殺蟑凝膠、蟑螂屋、寵物用除蚤藥、農業防蟲如玉米、稻作的地下害蟲防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