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曼達尼(Zohran Mamdani)4日贏得紐約市長大選,從默默無聞的州議員躍升為全美最受矚目的民主黨新星,政治生涯迅速竄起。他將成為紐約市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長。67歲的民主黨前州長古莫(Andrew Cuomo)在初選落敗後獨立參選,仍不敵曼達尼。這場選戰既是意識形態之爭,也是世代對決,對民主黨未來路線具有指標性意義。
路透報導,在維吉尼亞州,民主黨人斯潘伯格(Abigail Spanberger)輕鬆勝出,成為該州首位女性州長;而在紐澤西州,民主黨人謝里爾(Mikie Sherrill)也贏得州長之位。
這三場選舉成為在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去年勝選後陷入低潮的民主黨一次重要測試,距離2026年期中選舉僅剩一年,國會控制權將再度成為戰場。自川普入主白宮以來,民主黨在華府全面失勢,正苦尋重返執政之路。

斯潘伯格成為維州首位女州長
三名候選人皆主打經濟議題,特別聚焦生活負擔問題。不過,斯潘伯格與謝里爾屬於黨內溫和派,曼達尼則以毫不掩飾的進步主張與世代新聲形象吸引選民。
斯潘伯格擊敗共和黨副州長厄爾西爾斯(Winsome Earle-Sears),接替即將卸任的共和黨州長楊金(Glenn Youngkin)。她在勝選演說中表示:「我們向世界傳遞出一個訊息,2025年的維吉尼亞選擇了務實而非偏激,我們選擇了邦聯而非混亂。」
在聯邦政府停擺持續的情況下,川普政府的舉動為這兩場選舉再添火藥味。白宮威脅解僱聯邦僱員,對毗鄰華府、擁有大量公務員的維吉尼亞州影響尤深;同時凍結跨越哈德遜河(Hudson River)、連接紐澤西與紐約的新鐵道隧道工程所需的數十億美元聯邦經費,衝擊兩州通勤族。
在維吉尼亞投票站受訪的選民中,不少人坦言川普爭議性政策是投票考量,包括遣返非法移民,以及對外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這些措施的合法性本周正由美國最高法院審理。
25歲的餐廳經理貝尼特斯(Juan Benitez)首次投票,他自稱獨立選民,卻投給所有民主黨候選人,他說自己不滿移民政策與政府停擺,直言「這一切都該由川普負責」。
在加州,選民則決定是否賦予州議會重新劃分國會選區的權力,這場投票將影響明年期中選舉後美國眾院的政黨版圖。川普在社群平台指控這場投票「造假」,卻未提出任何證據。
全美投票踴躍。紐約市選舉委員會表示,包括提前投票在內共有超過200萬張選票,是自1969年以來市長選舉最高紀錄。維吉尼亞與紐澤西的提前投票人數也超越2021年。
在紐約,曼達尼提出多項左翼政策,包括為近百萬戶公寓凍漲租金、讓市內公車免費搭乘。

民主黨謝里爾當選紐澤西州州長
雖然這次選舉結果可窺見部分選民情緒,但距離期中選舉仍有一年之久,政治變數極大。共和黨策略專家海伊(Douglas Heye)表示:「無論維吉尼亞或紐澤西發生什麼,都不能告訴我們密蘇里州某個國會選區或緬因州參議員選舉會如何走。」
對共和黨而言,這次大選是檢驗2024年支持川普的選民是否仍願出來投票的關鍵。但在傾向民主黨的州份,共和黨紐澤西州候選人恰塔雷利(Jack Ciattarelli)與厄爾西爾斯都陷入兩難:批評川普可能失去他的支持者,過度靠攏又恐疏遠不滿其政策的中間與獨立選民。恰塔雷利最終落敗,由謝里爾當選。
路透/益普索(Reuters/Ipsos)民調顯示,川普的支持率依舊低迷,有57%的美國人不滿他表現。不過民主黨並未因此受惠,選民對2026年更傾向支持哪一黨仍勢均力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