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大政黨積極備戰、布局2026地方大選,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26日接受專訪時表示,726、823兩波大罷免產生的影響很大,不僅讓藍白結合的比以往更為緊密,連總統賴清德都不再是昔日的超級助選員,直言民進黨路線或心態若沒改變,明年最後可能輸到只剩下台灣尾屏東,且賴清德執政已過3分之1,一般民眾卻說不出賴清德的重要施政,這是他的最大問題。
賴清德上任後,即規劃「大惡罷」行動,台灣社會紛紛擾擾一年多,但最終行動以失敗告終。游盈隆昨日接受前總統陳水扁電台節目專訪,分析兩次大罷免失敗的原因,第一是台灣人尊重民主程序,這是大罷免沒成功的最重要原因;第二是,大罷免跟認同或親不親中沒有關係,雖然目的神聖但不能正當化手段的不當,也就是說「不能不擇手段達成目標」。
陳水扁認為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可以說是國民黨三連敗的開端,如今風水輪流轉,大罷免二連敗的民進黨是否也會受到相同影響?游盈隆認為, 2020總統選舉蔡英文得到817萬選票,主要是香港抗中引起台灣人憤慨,這是共產黨催出來的大海嘯,且大罷免對2026大選的影響當然很大。
游盈隆分析,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是賴清德目前聲望偏低,已經從「王牌」變成「卡無力」,就算到各地輔選,也不再是超級助選員的角色,第二則是整體社會氣氛影響,大罷免讓藍白密切結合,恐怕對民進黨2026相當不利。
面對陳水扁的詢問,游盈隆也解釋了自己認為2026大選「民進黨恐5席減4席、最後只剩台灣尾(屏東)」的原因,主要還是看民進黨有沒有反省、檢討。游盈隆強調,會這樣講主要還是提醒民進黨「不能再這樣搞下去」,否則執政縣市真的只會剩下屏東,至於未來結果如何,則還是要看民進黨的表現。
游盈隆直言,賴清德在經歷了罷免慘敗之後,接下來3分之2的任期「是否還要繼續照原來的方式走下去」值得深思;且與前總統蔡英文第一任期相比,蔡英文推動沒收黨產、轉型正義、年金改革、一例一休等政策,都給人敢衝、拚改革的印象,反倒是賴清德沒有具體政績,一般人說不出來,將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