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發動貿易戰壓力下,中國大陸正積極尋求與日本及南韓進行三方貨幣互換談判,以加強東亞地區金融安全網,並深化區域經濟合作。
中日韓展開三方貨幣互換談判
《南華早報》引知情人士指出,大陸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上週在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年會期間,與南韓央行行長李昌鏞及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就此議題交換意見。消息人士表示,「他們一直在推動三邊合作,談判已進行了一段時間。」
貨幣互換是各國央行常用的工具,可提供當地貨幣流動性,並在債務危機期間作為多邊救助的補充。此次三方談判被視為大陸努力推動人民幣在海外使用,以對抗美元霸權的延伸政策,同時促進中日韓三國之間的自由貿易與經濟合作。三國經濟規模合計占全球約四分之一。
雙邊協議可能性高於三方正式協議
南韓與日本皆為美國盟友,但也受川普關稅政策的衝擊。以2024年貿易額計算,南韓與日本分別為大陸的第四大與第六大貿易夥伴。消息人士說,儘管三方談判持續進行,但最可能的結果仍是各國先簽訂雙邊協議,而非一次性三方正式協議。
目前,大陸與南韓簽署的五年貨幣互換協議總額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將於本月到期;大陸與日本簽署的三年期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總額2,000億元,於去年10月生效;南韓與日本的貨幣互換於2023年12月恢復,規模10億美元,期限三年。
清邁倡議框架下的討論仍不明朗
目前尚不清楚中日韓貨幣互換是否納入「清邁倡議」框架。清邁倡議自2000年5月啟動,包括東南亞十國,旨在建立區域貨幣互換與金融安全網。未來在東協峰會(ASEAN)及亞太經合(APEC)峰會期間,相關討論預料將持續展開。
中央銀行: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迫在眉睫
潘功勝上週在IMF及世界銀行年會中指出,貿易緊張局勢正在削弱全球金融穩定,他強調「迫切需要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目前中國已與全球32個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額高達4.5兆元,其中包括與歐洲央行續簽的3,500億人民幣協議,以及剛與冰島簽署的3.5億元五年期協議。
大陸央行宏觀審慎局官員表示,「人民銀行建立的貨幣互換網絡,已成為全球金融安全網重要組成部分。」他補充說,「未來將系統性擴大貨幣互換合作範圍,重點深化與中國經貿往來密切的國家和地區合作,有效利用互換資金,增加流動性供應,促進貿易與投資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