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成川普關稅戰新「避風港」 成交量逆勢成長 漲幅超過美元

人民幣成為川普關稅戰下匯率避險的熱門工具。圖/取自金投網
人民幣成為川普關稅戰下匯率避險的熱門工具。圖/取自金投網

川普關稅戰引爆史上最大規模貨幣交易熱潮,人民幣成為全球匯率避險的新選擇,每日交易量衝到8170億美元,全球外匯交易占比由7.0%升至8.5%,漲幅1.5%,超過美元的1.2%。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每三年發布一次的《Triennial Central Bank Survey》,美元繼續主導全球外匯市場,交易占比89.2%,高於2022年的88.4%;歐元占比由30.6%降至28.9%,日元持平,占16.8%;英鎊占比從12.9%降至10.2%。

全球第五大貨幣的人民幣交易占比與英鎊的差距拉近,由7%升至8.5%;此外,瑞士法郎交易占比也由5.2%升至6.4%。

人民幣外匯交易占比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川普關稅戰引起的匯率避險需求。BIS在報告中指出,本次調查進行時,正值4月初川普宣布新關稅政策之際,「外匯市場波動性高企」,而上次(2022年4月)調查時,也正逢俄烏衝突爆發導致市場動盪。

自1986年以來,BIS每三年進行一次全球貨幣交易調查,是最全面的全球貨幣市場規模與結構資料來源。BIS稱,2025年的調查有超過1100家金融機構參與。

市場分析,人民幣近10年來交易量不斷攀升,是因為中國官員持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部分放寬資本管制,目的則是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

大陸有意削減美元主導全球交易,也可以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國際支付紀錄中看出,雖然人民幣的國際交易占比逐年增加,但在8月的SWIFT交易佔比卻只有2.9%,較去年同期的4.7%大幅下降。這是因為大陸央行也開發並使用以人民幣作交易標的的非SWIFT跨境支付系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截至2025年7月,已有187 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900家銀行使用該系統。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