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21日)即將迎來76歲生日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當地時間上周六(18日)接受以色列《第14頻道》(Channel 14)專訪時,正式宣布將參加2026年國會選舉,尋求再次連任總理。這位政治老將表示對勝選充滿信心,意圖延續其長期領導地位。
與此同時,加薩(Gaza)地帶拉法(Rafah)口岸因以色列與哈瑪斯(Hamas)的停火協議問題持續關閉,引發國際關注。
綜合安那多魯通訊社(AA)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納坦雅胡自1996年至1999年及2009年至2021年兩度擔任以色列總理,2022年選舉後領導右翼利庫德集團(Likud)贏得32席,並獲國會120席中的64席支持,成功組閣,帶領極右翼聯盟執政至今。他在2021年6月曾被中間派聯盟短暫取代,但憑藉強硬立場與政治手腕重返權力核心。納坦雅胡此次宣布參選,被視為鞏固其政治影響力的重要一步,特別是在當前以色列國內外局勢緊張之際。
納坦雅胡辦公室上周宣布,加薩地帶與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將繼續關閉,開放條件取決於哈瑪斯是否履行停火協議中歸還以色列人質遺體的承諾。根據本月(10月)10日由埃及、卡達、土耳其及美國斡旋達成的停火協議,首階段包括交換囚犯與被扣押者、向加薩運送人道援助及以色列部分撤軍。哈瑪斯需歸還18具以色列人質遺體,目前已交還10具,但剩餘人質的狀況仍不明朗。
巴勒斯坦駐開羅大使館原計劃周一(20日)重新開放拉法口岸,允許在埃及的巴勒斯坦人返回加薩,但以色列的最新決定使計畫受阻。
國際媒體對納坦雅胡的參選決定反應不一。《衛報》(The Guardian)分析指出,納坦雅胡憑藉其豐富的政治經驗與強硬外交政策,仍具強大號召力,但其極右翼立場可能加劇國內分裂與國際孤立,尤其在加薩衝突未解的情況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則認為,納坦雅胡的參選可能延續以色列右翼執政格局,但其年齡與長期執政引發的爭議,可能使其面臨年輕選民與中間派的反彈。
納坦雅胡的參選決定與拉法口岸的緊張局勢,凸顯以色列當前面臨的內外挑戰。隨著2026年選舉臨近,其領導的利庫德集團能否維持優勢,以及停火協議的執行進度,將成為影響其政治前景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