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國民黨主席改選素有戰將形象的鄭麗文出線,其實,無論選舉結果如何,國民黨面對的現實與挑戰不會因此改變,毫無懸念、更無餘裕,新主席必須立即進入「戰鬥模式」,對內弭平選舉造成的對立與裂痕,對外有效整合在野藍白勢力,擴大年輕世代認同與參與,完成2028年重返政權的終極目標。
55歲、代表中生代、6位候選人中的唯一女性、充滿戰鬥性,勇於挑戰既有勢力與體制,鄭麗文得票率過半脫穎而出,反映出以「老藍男」為主幹國民黨員對長期失去政權的不滿與焦慮,也對黨內保守勢力的領導核心失去信心,甚至國民黨傳統地方派系都已鬆動,但鄭麗文當選主席無論對她本人及國民黨都只是試煉的開始。在鄭麗文團隊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楊永明以「感謝、團結、挑戰、勝利」8字箴言說明了她不但任重道遠,未來道路更是滿佈荊棘。
鄭麗文當選 試煉的開始
經過民主程序以多數票贏得選舉,鄭麗文在國民黨內的領導地位不容懷疑,郝龍斌、羅智強等競爭對手也在第一時間展現民主風度強調,放下紛擾與團結,繼續為國民黨努力貢獻,團結在新主席之下是選後正面跡象。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黨內互打激烈,刀刀見骨,某種程度造成「內傷」,團結不只是口號,必須要付諸行動,鄭麗文的首要任務是未來的領導團隊與決策過程必須海納百川,包容黨內不同的聲音與整合各方勢力。
由於黨員結構特殊,2/3的黨員超過65歲,而這次投票率只有39.46%,他們形成的「黨意」不能與「民意」劃上等號,若無法突破1/3選民支持的基本盤,無論任何人擔任主席,重返政權將是緣木求魚。鄭麗文掌舵開啟了國民黨世代交替契機,如何打破國民黨長期以來與年輕世代的鴻溝,破除國民黨的宮廷政治與醬缸文化,給年輕人更大的舞台與機會,這對野百合學運出身的鄭麗文是一大考驗。
藍白合破局導致國民黨在2024年總統選舉再度受挫,但過去一年無論在立法院聯手合作,以及在反大罷免中同仇敵愾,藍白合出現契機,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在第一時間恭賀鄭麗文當選,並強調,將透過跨黨派整合力量之集結,打破民進黨一黨專擅之僵局。藍白間的善意與默契將是國民黨重返執政的關鍵,但不可否認國民黨與民眾黨存在「競合」關係,若無法強化本身的實力基礎,在未來的藍白合中,國民黨未必掌握主動權與主導權。
鄭麗文不會問鼎總統大位,因此她擔任黨主席基本上屬於「功能型」、「任務型」,核心任務是為下屆總統候選人營造最有利的條件,未來鄭麗文在推動黨務,以及改造國民黨的過程中,與潛在總統候選人必須有相當程度的互信,在重大議題與路線上要有一致的看法,否則可能形成「多頭馬車」,如何維持黨主席與「造王者」角色間的平衡,將測試鄭麗文的政治智慧與手段。
此次國民黨主席選舉過程中,兩岸政策成為輿論對各個候選人主張的關注焦點,凸顯鄭麗文與郝龍斌的兩岸主張存在相當落差,郝龍斌的五點主張中堅持中共必須正視或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代表了黨內「反共拒中」傾向;鄭麗文只談九二共識,淡化一中各表,以及強調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又被解讀為親中,將是國民黨的票房毒藥。換而言之,對於重大政策路線,黨內尚未形成共識,而與未來總統候選人的立場如何協調,都將是國民黨主席不可迴避的課題。
賴清德拒釋善意 政黨惡鬥加劇
鄭麗文表示要把台灣的政黨政治從惡鬥、拉回正軌,成為良性競爭。但相較於前總統蔡英文4年前恭賀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賴清德總統不但未祝賀,反而透過發言人吳崢說:「希望國民黨能回歸理性問政,將國家利益置於政黨之上,共同面對當前國家安全的挑戰。」大罷免企圖「團滅」國民黨失敗後,賴清德顯然無意修補與在野黨的關係,可以預期朝野對立、敵意將持續螺旋上升。
從下個月就任主席當天就是挑戰的開始,鄭麗文將面臨種種壓力測試,2026年九合一選舉將是期中考,2028年大選則是期末考,期待她達成誓言任內完成政黨輪替、兩岸和平共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