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冠英/文史工作者
7號我看臉書:「程建人出生在抗戰的重慶,幼時可能吃了些川菜口味吧,兒子程惟忱用麻婆豆腐味道想念父親,遠比講些豐功偉業,更打動人心。」
我一驚,今天就是告別式?
程26號逝,86歲。我一直想寫篇文記之。
26年前,1999.9.12,「聯合晚報」刊:「APEC是苦肉計」,一文,作者郭冠英,現任新聞局秘書。大罵台獨務虛外交。
程建人當時是新聞局長,批了「用心良佳」四個字。
就在兩個月前的7月9日,他陪同「德國之聲」去總統府訪問李登輝。李說:「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李的「兩國論」,程事前不知,陸委會主委蘇起也未曉。
就還在「兩國論」吵得不可開交時,我投下了一顆小震撼彈,不到10天,又來921大地震。
文如下:
~台灣記者在APEC中受辱,活該。
我辦過APEC的記者接待。我早說過那是「噩夢」,今年不過重溫而已。如果不當頭棒喝,這種病態會愈來愈嚴重。
我們一開始就把APEC當成宣示主權獨立的儀式,人家在談經濟、算鈔票,我們在那跳八家將的土台戲。每年記者都使出人海戰術,霸佔麥克風。正如纽西蘭外長所說的:「壟斷記者會」。盡去問些與大會無關的兩岸問題,想去差辱中國代表,以小欺大,佔盡便宜,充份顯示出一種「藉機出軌的惡性」,結果是引起其他與會國家的厭惡與决絕。
這種義和團式的愛國表演,弄得我方官員都感到羞恥與不耐。但記者只想著自己上鏡出锋頭,卻是屢勸不改。
如果我們真是每年受辱,又達不到宣示獨立的目的,那為什麽不退出這無聊的會呢?難道這是一種苦肉計?
我完全同意纽西蘭外長的做法,也對江丙坤的態度非常支持,他毫不客氣的指斥那種假國際媒體為名的台灣媒體,所問的一些不當的問題。他說得對:「專心談APEC,是對地主國起碼的尊重。」他不是不知為官必須與記者交好之道,但記者每年這樣搞,他也實在煩透了。~
第二天13日,我要奉命說明為何寫此文。
一,此文乃係職長久觀察此一事件之結論,之前也曾在多種管道表達過。職自九七年在溫哥華辦理APEC記者接待事宜以來,即發现此種「記者人海戰術,霸佔麥克風」的不當现象,我方官員亦有在幕後煽風點火者。其目的在圖造成中共籍機打壓我方之假象,以苦肉計的方式煽動國内之民粹情绪,形成民情憤激,以推促台獨聲勢,(九七年國民黨敗選檢討中,亦稱此導致執政黨在縣市長敗選)。
二、職深感歷年與會之記者們毫無國際常識及國家觀念,違反新聞公正立場,成爲誤國惹事之急先鋒,對我外交及與會工作產生極大干擾,而官方卻很少回應,仍以討好態度對待記者,造成不良現象之年年上演。
三、九七年職在會後即奉命撰寫工作報告報局,也對與會之記者規勸勿再如此,去年並對國内處同仁建議,事前必須強調此事之嚴重性。若記者們再不接受,應訴諸公意以抑止這種丢人現眼之行爲。去年因兩岸關係較和緩,在APEC馬來西亞年會中尚未鬧開;今年我方「兩國論」出來後,大家皆知此事之敏感,事前就應防範示警,乃記者們卻變本加厲,故意提問去刺激中共,且誣指對方對我打壓,此實屬惡意破壞兩岸關係,造成友我國家之惡感,嚴重傷害我國家形象之行爲,連王志剛部長也說:「紐國主席爲尊重各國經貿外交代表,對於每每點到台灣媒體代表不以爲然。」明年汶萊「可能出現專門抵制台灣媒體的情况」。
四、職近因公忙,已較少在報章上發表文章看法,唯見此事繼續惡化,又見社會亂象日長,以一個中國之知識份子及愛國公民的立場,實不能繼續緘默,乃抽空爲文,表達正當之看法,糾正記者之謬誤,維持國家之尊嚴。爲了負責,也爲了增加公信力,職著此類文章將視狀况具名發表,具銜之事則係媒體基於對讀者負責,希能交待爲文者之職業背景,唯若此會招致外界誤認爲代表本局之立揚,日後將在文後聲明只代表個人意見以周知澄清。
程建人核示:「今後仍請照本局職員手冊相關規定辦理為宜。」
我遵照程建人批示,未再具名寫政論文,卻在2009年二月在「聯合副刊」,以筆名范蘭欽寫與職務無關之歷史評論,被行政院新聞局免職,監察院彈劾,公懲會撤職。在我撤職期滿,復職無門時,是程建人寫信幫我求取公道,還有連戰。雖然沒成,我當感念在心,他們仗義護禮的作為,也將載入我中國民主人權史冊。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