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聲/台大商研所兼任教授
AI風潮幾乎已經席捲了整個世界,每天都可以看見有關AI新模型的發表,而且創新的週期越來越短!幾乎一週的時間,模型就會迭代更新!這樣的訊息到底代表著什麼意義?傳達什麼訊息?一個最直接而簡單的解讀就是AI已經融入到全社會、全產業,開啟AI新時代的到來!
幾乎『精準』行銷及預測,自主學習、自主決策,個性化學習…等充斥在每篇有關AI相關應用的報導或知名管顧公司的調研報告中!當前AI技術的發展或AI智能體是否真的已經做到能夠自主學習與進化?真的能做到精準行銷預測?還只是說明大家都在摸索嘗試中!可以肯定的是:AI的發展趨勢給遲滯的產業經濟帶來巨大的期望!讓人可以更容易地去嘗試各種創新創意及創業的想法!這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麥肯錫在2025年9月26日也發佈對AI新時代下未來組織的洞察:《The Agentic Organization: Contours of the Next Paradigm for the AI Era》,直指未來:人類 + AI agents將構成新型組織的核心。
從工業革命以來,互聯網及數位科技的創新發展,帶動著企業組織朝向『數位轉型』、『數智轉型』發展,企業似乎還沒有準備好數位轉型,接著又是『智能體組織』的到來!而智能體組織與數位組織、數智組織三者之間是否存在著巨大差異?智能體組織是否為更先進、更高效的經營管理模式?是否適合如此大規模的廣宣嗎?還是管顧公司藉著推銷新觀念而找賺錢的新機會?智能體組織有具體成功的企業案例嗎?
麥肯錫公司所描述的『未來的公司』,已經不再是『階層式的金字塔組織』,而是由無數 Agentic teams組成的網路組織,每個公司可能只有 2-5 個人類組成的團隊,卻能協同管理 50~100 個 AI agents,以接近零的邊際成本運行端到端業務流程。看起來近乎美好!也有人稱未來組織將有一大堆『一人公司』!仔細想想,這樣的結論似乎過於簡單!展現著人類長久以來的:線性邏輯的思維模式!如果仔細推敲一下,這背後有多少的『假設』?一個人能夠很清楚地瞭解近百個AI agents的建構與功能?知道每個AI agents的建構及其背後的大數據為何?知道這些AI agents背後的行業、產業知識結構?知道AI agents的算法是如何建構的?…或許有人會說:我只要會用就好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不瞭解AI agents就敢於推銷應用!我只能說你真的很有勇氣!很敢!
回顧企業推動數位化已經將近30年了!真正能夠做到企業運營流程完全數位化,能夠端到端連接的企業有多少?企業內部的數據是否還是存在數據孤島、數據千島湖?還是已經建構集成為一套『數據湖』及『數據治理系統』?管理者每天的決策中,有多少是基於企業的數據?也就是經營管理決策是以『數據』為基礎?而非管理者拍腦袋、主觀決定的?企業是否在每天的運營管理過程中,持續積累及修正運營流程的有效性?建立起行業、產業的知識結構與企業組織運營的高效模式及核心競爭力?企業經營者在推動組織轉型時,值得思考上述的問題。
處在今日烏卡動態複雜、高度不確定的產業環境中,傳統『職能分工的階層式金字塔組織型態與管理模式』已經無法因應產業環境與社會環境的變遷!許多互聯網科技公司早已經持續轉型調整為『生態系統平台型組織的經營模式』。從『流水線』的生產管理模式,轉變為『大平台+眾多小前端』的平台型企業,海爾的人單合一模式、生態鏈群系統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互聯網、數位時代裡,跨職能的專案管理團隊及敏捷反覆運算、快速迭代的經營管理模式,平台思維、數據驅動等都是新時代的核心要素!即使是智能體組織 Agentic Organization仍要做好數位、數智化系統與流程的基本建構!而華為最近發表的一份技術白皮書《智慧體@AEI:Agentic AI,開啟企業融合智簡運維新範式,2025年10月》,為實現AEI願景,華為提出分階段、雙輪驅動的演進規劃,其核心基礎也是技術與業務雙輪驅動~技術輪與生態輪(構建繁榮的夥伴生態),經營思維與組織文化的改變則是伴隨的必要條件。
喜歡文章中的一句話:與大家分享。
“Don’t wait to be shaped by it — act now to shape it.”別等組織被時代推著走,現在就要主動塑造未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