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數萬「鏟子超人」反證政府救災能力不足

各地民間志工湧入花蓮支援災民重建家園。圖/中央社
各地民間志工湧入花蓮支援災民重建家園。圖/中央社

李 明/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中美文經協會秘書長

9月底台灣受到颱風「樺加沙」外圍環流影響,花東地區降下大雨,導致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頂溢流,大量洪水沖斷馬太鞍溪橋、淹過堤防進入光復鄉市區形成一片汪洋,至10月5日止,已造成18人罹難、157人受傷,以及無法估計的財產損失。根據消防署統計資料顯示至今仍有6人失聯,目前搜救行動仍持續進行當中。

花蓮好山好水名聞遐邇,人稱台灣最後一片淨土。但地處偏鄉不但交通不便,且就業資源稀少,向來都是人口外移重災區。夏秋之間,當地常受颱風侵襲,農業損失嚴重;且地震頻繁,災害時有所聞。長年以來,原本觀光條件優異,受到國內外觀光客青睞;但兩岸關係緊繃後,觀光收益大幅減少,當地人士一再請求檢討兩岸政策,中央政府置若罔聞。

去年4月3日花蓮曾遭強震山體鬆動,地質脆弱下崩塌頻率偏高。今年7月薇帕颱風豪雨,引發大規模土石崩塌,阻塞馬太鞍溪上游河道,形成天然壩體與「堰塞湖」。之後兩個月降雨不斷,水位持續升高,最終超越壩體承受極限而溢流潰堤。
 
林保署事前判斷有誤應負起最主要責任
 
之前農業部長陳駿季在立法院答詢時曾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經評估認為沒有立即潰堤危險,但民眾認為,國有林地屬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保署)負責管理,地方政府無法越權判定會發生溢流或潰堤,因此認為這次的溢流災害和中央先前的判斷落差有關。

9月23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泥水衝入光復鄉市區,災民氣憤地說,就是堰塞湖出了問題,相關單位開會多次說要處理堰塞湖都沒結果,好久都不處理才致災,這是「人禍」,要求「國家賠償」。

為此朝野、中央與地方為了責任歸屬互槓。據報載,9月21日起,權責單位林保署和消防署通報花蓮縣府多次,要求縣府儘速執行疏散撤離。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亦劃設撤離範圍,繼之建請強制撤離。但災害發生後行政院長卓榮泰9月24日勘災時則稱撤離「有瑕疵」,論者認為這是意有所指,隱喻責任在地方。

但花蓮縣政府說明,依中央劃設範圍確認撤離戶數及人數,並在黃色警報後也執行撤離。縣府官員指出,因風險範圍擴大,撤離人數突然從原本的600戶,擴大至約1800戶。最後要求疏散人數多達8000人,洵非縣府人力物力所能承擔。

縣府更表示,撤離方式是依內政部指導方針,分成「依親」、「收容」與「垂直避難」三種。民眾則質疑,中央指引的「垂直避難」,實為要求居民爬到自己住家較高樓層等待救援,但洪災之大遠超過預期,「垂直避難」無濟於事。

洪災救援當中,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民間救援大隊。他們主動前往花蓮,一人一鏟當起「鏟子超人」。鏟子超人的由來,經查最初係一名滷味攤業者的爸爸隨口一句「來找一戶喜歡的玩泥巴」,意外掀起全民救災風潮,國人從一把鏟子、一張車票和一雙雨鞋,自動自發前往光復鄉救災。使「鏟子超人」因此成為最新潮,也最暖心的救災志工的代名詞。

「鏟子超人」沒有指揮官,也沒有人發號施令,只是看到哪裡需要幫忙就往哪裡去。在災區現場,志工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有力氣的人幫忙剷淤泥,有食物的人則沿路分發給辛勤工作的志工和災民。

雖然志工們可能素未謀面,但在災區,大家有著共同的語言:「來幫忙」。再一次發揮了台灣可貴的軟實力,那些「鏟子超人」的熱情,對照著政治人物噴口水時的冷漠。「鏟子超人」收隊時,滿懷感激的花蓮縣鄉親在車站熱情歡送,這股熱流讓人激動至久久不忘。

來回於各地和光復車站的火車上,都擠滿手持鏟子的「鏟子超人」;台鐵公司感謝這些超人,也感謝旅客體諒車上暫時的泥濘,台鐵高呼「泥濘是最溫暖的足跡」,除加派人力清潔車廂外,並且喊話「請讓超人們安心休息,後勤工作,由台鐵來完成」。
 
鏟子超人是台灣社會珍貴軟實力令人感動
 
湧向花蓮參與救災的「鏟子超人」多達3萬人次,他們編織出許多溫馨故事,但也令人懷疑各級政府的救援行動是否做得不夠到位。

當中央與地方官員忙著撇清自己責任時,對「鏟子超人」的義舉是否在心中自覺慚愧?當光復鄉承受重大災害,當地重型機具嚴重不足,中央政府當務之急,原是做好更高效的協調;但超多的「鏟子超人」聚集光復鄉,足以說明中央政府災後應變實在不敷民眾期待。

多年以來,台灣有數位紀錄的堰塞湖仍有數十個,其中許多堰塞湖,在來不及處置前就已潰決。現存知名的陽明山夢幻湖、花蓮的鯉魚潭、南投的水漾森林等都是堰塞湖,這些都可能是「不定時炸彈」,需要政府與民間合力關注、緊密合作,以前瞻性策略小心應對。官員應把災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方對得起民間的救援行動,匯集更大的救援熱力。

最近台灣附近尚有輕颱「邁德姆」和「哈隆」熱帶性低氣壓,屆時都可能帶來巨大雨量,花蓮災區有再次形成堰塞湖的風險。「危機處理」的信條之一是,「防範於未然重於事後做補救」。自然災害猶環伺周圍,政府官員斷不容怠忽推諉,「鏟子超人」固然熱誠可感,但如果政府救災能力足夠,日後超人們也可免於辛苦奔波於災區啊!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