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鄉再傳潰堤志工急逃命 行政院:非事實

花蓮光復鄉28日因有群眾互相喊「水來了」,因此許多志工、災民再次避難,所幸是虛驚一場。圖/取自Do Yoga花蓮 臉書
花蓮光復鄉28日因有群眾互相喊「水來了」,因此許多志工、災民再次避難,所幸是虛驚一場。圖/取自Do Yoga花蓮 臉書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後,今(28)日中午,佛祖街一帶傳出再度潰堤的消息,導致現場民眾、志工與媒體緊急撤離。對此,行政院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立即出面澄清,強調經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持續監測,目前並無大量湖水下流或崩塌情形。

前進協調所說明,今早10點已再次完成封堵作業,農業部林保署正持續利用無人機對馬太鞍溪河床進行監控。根據最新數據,堰塞湖的壩頂高度已降至82公尺,湖區面積縮小至13.5公頃,蓄水量約為600萬噸,相較於原本的總量,僅剩約6.6%,顯示蓄水量持續減少。

為了確保民眾安全,警政署與農業部表示,已規劃應變措施。若有任何異常情況,除了發布細胞廣播(CBS)警訊外,也將增設多種預警方式,包括利用防空警報系統、警車、消防車及鄉鎮村廣播車等,提醒民眾迅速撤離。警報模式將比照海嘯警報,以「鳴5秒、停5秒,反覆9遍」的方式,總長85秒,以利民眾辨識與反應。

林保署花蓮分署指出,雖然堰塞湖體積已明顯縮小,但航拍影像顯示,湖水仍持續沖刷溢流口,兩側的崩塌坡面仍不穩定。由於集水區先前降雨仍有水量匯入,目前該區域仍維持紅色警戒。

據悉,林保署正在評估安裝水位計,並將持續依據殘餘壩體安全、溢流水量、河道土砂等綜合條件,進行動態評估。在確認安全無虞前不會降級或解除警戒。未來也會持續依據最新資訊,評估堰塞湖的災害風險,並針對不同情境(如降雨、地震)進行模擬,適時啟動必要的疏散撤離措施。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